聞先生爽朗一笑,說道:“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提錢多傷感情?關鍵是讓你讀聖人之書,通古今之大道理,不耽誤你的前程,這才是重要的。”
鄭繩點頭如小雞啄米,連聲稱道:“是是是,聞先生說得極對。”
鄭辮也在旁邊隨聲附合。早在六年前,鄭封剛出生,他就跟媳婦商量,孩子長大一定送去讀書。哪知年景不好,地裡收成極差,這才耽誤了孩子。
現在聞先生不收學費,讓孩子免費去讀書,正瞌睡呢,有人送來枕頭,心裡還不笑開了花兒。
鄭封想了想說:“好吧,我明天就去讀書。不過學費算是欠著聞先生,等我的小羊長大賣掉,有錢了一定如數奉還先生。”
聞先生直搖頭:“我說過了,免費就是免費,一文錢也不收你的。記住了,明天就去。”
鄭封點頭稱是,站在門口目送聞先生離去。
聞先生剛走,鄭繩就樂得跳起來,從口袋裡摸出那十幾枚銅錢,賊賊地說:“孩子,看到了不?這就是剛才聞先生送你的,趕快去買筆墨紙硯,明天咱們就去上學啦。”
鄭辮感嘆:“聞先生果然是個好先生。”轉頭又對鄭封說,“你在學堂要聽先生的話,不懂的就去問,千萬不可耍小聰明,不懂裝懂。”
鄭封點頭回答:“我記住了。”心裡想著,應該是自己與鄭顏的辯論被聞先生知道了,興許哪句話被他想到些什麼,這才過來要自己免費入學。
這樣以來,自己養羊攢學費的計劃就打亂了。不過這樣也好,可以提前進入學堂,提前學到“四書”“五經”的知識。
以後自己要小心些,不能再逞能顯露才華,不然聞先生肯定會看破某些端倪的。
鄭封從爺爺手裡接過那十幾枚銅錢,趕到村子四寶行買了些筆墨紙硯,心裡高興得也是不行。
第二天,鄭封背起小書包,興致勃勃趕往學堂。
學堂是三間草屋,一面牆壁上懸掛著聖人影象,有十幾名學生正在朗朗讀書。
鄭封進來時,他們全部停下來,如看陌生人似的盯著鄭封。
見到聞先生,鄭封脆脆喊一聲先生好。
聞先生放下手中的書,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拜了聖人之後,又拜師,之後給鄭封安排座位,又向大家介紹一番。
反覆叮囑大家要相互團結相互友愛,不能胡說八道,更不能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否則教鞭侍候。
大家從沒見到聞先生如此嚴肅認真的訓話,如此大動干戈保護某個人,大家心裡都猜測,鄭封是先生的特殊人物,最好不要欺負他。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鄭封的耳朵又大又厚,心裡都以為鄭封將來是有福之人。
之後,鄭封隨著大家一起學習課程。
不過,在座的學生中,有學一兩年的,也有學了三四年的,鄭封剛進學堂,還不能如他們一樣學習儒家經典,只能從識字開始。
雖然書上的字鄭封大部分認識,只有極個別的眼生,還是裝模作樣的從最基礎的認字開始了啟蒙之旅。
以前,鄭封認識的字都是簡體字,而現在書上的字都是繁體,從簡體到繁體的轉換,鄭封也是輕車熟路,可遇到筆畫多的字,鄭封還是裝作不認識,主動過去問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