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先生有問必答,從不厭煩。
除此之外,鄭封每天勤奮練習毛筆字。
以前鄭封常用圓珠筆、水筆、鋼筆寫字,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現在換成毛筆,筆尖軟軟沓沓的很難控制,而且筆毫沾黑水久了會結成一陀,需要不時地在水中洗洗,用起來沒有鋼筆方便。
剛開始練字的時候,鄭封的態度萬分認真,一心想將毛筆字寫好,可偏偏寫不好。不是筆畫太粗,就是筆畫太細,搭配到一起,不倫不類的像狗爬叉。
隨著練習字帖的時間推移,鄭封掌握了筆毫的軟硬程度,慢慢的就上路了。而且在練字的時候,鄭封還找到了抄近路的捷徑。
比如練好了“日”這個字,在上面添一撇就是“白”字,在左邊添一豎,就是“舊字”,在中間加一短豎,可以變成“田”字、“甲”字、“由”字,加一長豎,就變成“申”字。
某些帶偏旁的字,練好了偏旁,其他的難題也迎刃而解。
於是,鄭封事半而功倍,短短几個月時間,已將毛筆字練得虎虎生風,有鼻子有眼睛的,極像一回事了。
聞先生一直注意著鄭封的學習進度,他暗中留了心,發現鄭封果然聰明至極。許多筆畫繁多的難字,他只問一遍,從不問第二遍。這證明,他一次就記牢固,從不犯錯。
尤其是練毛筆字時,聞先生親眼見證了鄭封從笨拙到靈巧,從艱難到容易。幾個月之後,鄭封寫的毛筆字已經超過了班上所有孩子。
聞先生讓鄭封寫了一張字,在同學們之間傳閱。同學們看到鄭封的字,再比較他們自己寫的字,發現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都由衷讚歎鄭封進步神速,聞先生對鄭封特殊對待果然非同一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年以後,鄭封認識了數千個漢字,跟著聞先生開始學習儒家經典,首先學習的是論語。
當讀到“八佾舞與庭,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時,鄭封站起來問有什麼深刻的含義,以致於孔聖人如此氣憤。
聞先生捋捋鬍鬚,欣然解釋道:“佾是八人一組跳舞,上古時候規定,天子可以享受八佾之舞,諸侯只能享受四佾之舞。
如果諸侯不尊循禮節,用八佾之舞,便是僭越天子之禮,有不臣之心,這是天下禍亂的開始。
一旦天下禍亂,受苦的還是百姓。聖人仁心,不願天下大亂,所以對諸侯越禮之事非常氣憤。”
頓了一下,聞先生接著講解道:“現在大明朝沒有了這種規定,但是其他規定還是存在的。比如太祖皇帝在洪武年間頒佈的服飾之禮規定,普通百姓不能穿龍袍蟒服,只能穿粗布或絲綢之衣。但是商人及煙花女子等賤籍之民,卻只能穿粗布衣服卻不能穿綢衣,否則也是僭越,按《大明律》規定,也是要受懲罰的。”
鄭封又問:“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是什麼意思?”
聞先生解釋道:“主張行不通了,乘坐木舟到海外去。為什麼主張行不通?就是君王不接受忠臣之言,卻接近佞臣,這也是天下大亂的預兆。既然天下將亂,就不必呆在國內飽受戰亂之苦,劃一只小船到海外避禍,以等天下大定時再返回來。”
鄭封聽完之後搖了搖頭,語出驚人地說道:“聞先生,我以為聖人這樣做是不對的。”
喜歡明朝大紅人請大家收藏:()明朝大紅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