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心中都在盤算,看到鰲拜答應下來,便紛紛鬆了口氣。
多爾袞說道:“事不宜遲,越快越好!”
鰲拜稍加思索,說道:“十天!”
多爾袞趕忙道:“好,給你十天時間準備!”
鰲拜又說道:“我還有個要求。”
“講來!”
鰲拜環視眾人,沉聲道:"鑲黃旗曾元氣大傷,要對付科爾沁,兵力仍顯不足,我需要從各旗抽調精銳補充。"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騷動。
這年頭,借什麼也不可能借兵給你!
多爾袞皺眉道:"如今各旗兵力吃緊,抽調人馬恐怕……"
鰲拜早有準備,神色淡然道:"科爾沁雖不足懼,但他們背後有明軍支援。若不能速戰速決,拖久了,明軍必然增援。我簡單測算過,只需要補充一千人,每個旗出一百二十人,不過分吧?"
眾人這才鬆了口氣,還以為鰲拜準備獅子大開口呢!
沒想到,只要一百多人,給大傢伙嚇了一跳……
豪格大方地說道:"我給兩百!"
其他人紛紛表示同意,事情就這麼定下來。
鰲拜倒也不拖拉,當即從各旗抽調兵馬,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整裝出發。
與此同時,洪承疇已經抵達寧遠,找到吳三桂,商討投降事宜。
崇禎已經起了疑心,這件事必須要快,不能等到大明朝廷反應過來。
吳三桂已經準備妥當,既然清軍準備南下,到時候還是要走山海關,何必跑來跑去,我這邊開啟城門,你們過來就是了!
范文程和洪承疇商議之後,認為這個法子可行。
趁著明軍把兵力都放在遼東和西北,北京城守衛空虛,正好是個絕佳的機會。
洪承疇不作停留,立即趕回盛京,將此事上奏。
多爾袞問道:“此人是否真心投降?你可有把握?”
洪承疇躬身道:"回攝政王,臣與範大人反覆試探,吳三桂此番歸降,確是真心。"
說著,他從懷中取出一枚青銅虎符,雙手奉上:"此為寧遠總兵調兵信物,吳三桂為表誠意,特將此物交予臣帶回。"
多爾袞接過虎符,指尖摩挲著上面的銘文,眼中精光閃動。
"好!"
他突然拍案而起:"傳令,擢肅親王豪格率正藍旗、鑲白旗五萬精銳為先鋒,三日後兵發山海關!本王親統大軍隨後接應!"
緊接著,又轉向洪承疇,說道:"洪先生此番立下大功,待攻破北京,本王定當重賞!"
洪承疇連忙跪拜:"臣不敢居功,唯願效犬馬之勞!"
“先生言重了!”
多爾袞將洪承疇扶起來,笑著道:“難怪大哥如此看重先生,果然是棟樑之才,不知先生對此戰有何見解?”
“攝政王謬讚了,臣愧不敢當!”
洪承疇說完後,轉頭看到牆上掛著輿圖,便走了過去。
“吳三桂、趙勇、劉澤清三路兵馬,全部都在遼東,而西北的大同、宣府、西安,同樣駐守三路兵馬,由此可見,北京城定守備空虛,因此,這一仗必須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