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好了,誰能把控消費者心理,誰就能賺大錢。
把手機放好,方既明才收拾好心情,繼續拍電影。
其實拍電影,也是要把控消費者心理的,這也是商業電影的秘籍。
任何商業電影,都要契合對應的觀眾,才能賺到錢。
比如說,動作片,你要打得精彩,打得激烈,要跌宕起伏的打鬥戲,才能吸引觀眾。戰爭片,你要拍出戰場的波瀾壯闊,拍出硝煙中的殘酷與壯美,才能吸引觀眾。當然了,還要符合歷史,這才是核心。比如說,愛情片,就要拍出這段愛情的美好與爭吵,矛盾與浪漫,這樣才能吸引觀眾入戲。
這些都是商業電影的核心,你把握不住,自然就沒有觀眾喜歡。
討好觀眾,那是商業電影必須要做的事。而不想討好觀眾的導演,都餓死了。
《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是商業電影,也是有它的核心的。
看似喜劇是核心,但其實喜劇只是一個形式。
真正的核心,是觀眾對於正義的需求,對司法公正的期盼。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方既明看完《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後,覺得酣暢淋漓的原因。
沒辦法,整個故事都是為了這件案子而生的。
而且前期鋪墊了很多,包括主角包龍星以前是一個又蠢又壞的貪管,被所有人唾罵那種,連小孩子都吐了一大口口水給他。神憎鬼厭已經不足以形容了,包龍星也覺得自己做這個九品芝麻官很失敗,錢沒撈到手,名聲還那麼臭。
但是後面反轉了,包龍星只不過是良心發現,要幫戚秦氏翻案,要讓戚家滅門慘案得到一個公正的審判,讓兇手得以繩之於法,於是百姓覺得他又是一個好官了。這真的是人生無常,也反應了百姓對一個官的要求真不高,只要他不貪,不作惡就行。
而包龍星這樣的官,偶爾做了一回好事,還差點丟了性命。
不僅如此,包龍星還只是做了一件好事,大家就覺得他是包青天再世了,以前他做的那些壞事都覺得不重要了。這也印證了那句話,一個好人偶爾做了一件壞事,那他就成了萬劫不復的壞人;而一個壞人偶爾做了一件好事,他也就成了一個放下屠刀的好人。
諷刺嗎?
太諷刺了。
可惜的是,這樣明顯的核心很多業內人士都看不出來,反而覺得喜劇才是成功因素。
方既明覺得,如果國產電影還沒明白怎麼取悅觀眾,怎麼在取悅觀眾的基礎上再昇華主題,那麼國產電影是不會進步的。看看那些拍得好的好萊塢大片,哪一部不是用很精彩的故事,去說一個很簡單、大家都知道的普世道理?
是道理講得好嗎?
不是,是人家的故事拍得好。講道理,那不過是順帶的。方既明也感慨,都有樣板在了,國產電影都還是沒明白過來,可謂是“扶不起的阿斗”。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