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導演,一個個都自命不凡,一個個都想往電影裡摻雜私貨,似乎他們看到的世界,就是完全真實的世界一樣。
這是典型的沒學會走就想跑,故事都還沒講好呢,就想說大道理。
按照老郭說的, 觀眾買票不是來聽你上課的!
要想聽人上課,還不如去買個激昂慷慨,催人尿下的講課光碟呢,聽那些人的成功學多好啊,你會發現成功浪費了幾個小時。起碼比看那些乾巴巴的國產電影好,畢竟那些講課老師的情緒感染力,演技之逼真, 比那些乾巴巴的國產電影好多了。
方既明越來越覺得,電影不管什麼核心, 最關鍵的因素只有一個——講好一個故事。
這是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方既明也才明白,無厘頭只不過是一個外殼。周星馳電影之所以經典,還是在於故事好。而無厘頭,只不過是讓觀眾看下去的方式而已。把一個故事拍好,這不過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基本要素,要想出彩,要想觀眾百看不厭,是要講究技巧的。
就好像說相聲一樣,說話誰都會說,但為什麼觀眾願意花錢去聽相聲演員說相聲呢?因為人家說話說得很有技巧,能逗人笑。好比相聲的基本功——貫口,就有“花二百元錢買一小豬兒,吱兒吱兒喝水,嘎巴嘎巴吃豆, 解牆頭扔過去, 吱兒的一聲, 你猜怎麼著——死了!”
這裡面就有個很簡單的包袱,聽了的人會心一笑。
逗笑的技巧,就在裡面,看似簡單,非融會貫通不能來。
喜劇電影也是這樣,出其不意是其一,而演員有沒有認真去演,是其二。最關鍵是, 這逗笑手法很重要,就好像有的相聲演員覺得有公式, 硬套進去, 結果就是在硬撓觀眾的咯吱窩,把觀眾噁心得夠嗆。
一些自詡為喜劇電影的國產電影也是這般,hd學步, 都不明白逗笑手法是什麼, 就硬撓觀眾的咯吱窩, 把觀眾噁心得連帶其他國產電影都厭惡了。
這真的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好在,方既明還在拍電影, 他想拍的電影還有幾部。
方既明覺得自己在前面帶路了, 那麼其他導演也應該明白要怎麼拍商業片了。
說句不好聽的, 國產電影再過十幾年,都還有導演不會拍商業片,認為堆砌明星、搞一堆噱頭就是商業片了。這簡直是大錯特錯,就好像做菜一樣,以為把所有食材一鍋燉了,調味料全都放了,這鍋菜肯定很好吃一樣,簡直是一廂情願,這隻會把食材全都煮壞掉——鹹到齁嗓!
一樣的道理,電影絕非是看明星下菜的。
當然了,能把一堆明星都調到同一個頻道,拍出一部電影,那也是經典。問題是,你有那麼好的劇本容納得下那麼多明星嗎?
這麼多明星,每一個都是自帶咖位的,你怎麼協調主配角關係?
有道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就是這個道理,在一部電影裡聚集了太多明星,除非是《建黨大業》、《建國大業》這樣的影片,才能讓那些明星“心悅誠服”,因為按照的是特型演員來定的主配角。
要麼,就是像《東成西就》那樣,一邊拍一邊修改劇本,任由演員們發揮本能去演戲,一樣是經典。
“《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第五十三場第六次,action!”
這一幕,是拍的結局。
要知道,原版的結局是戚秦氏沉冤昭雪,然後出現在類似粵省的街頭。
這其實是穿幫的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