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供應鏈是公開的,人家零部件廠商也是要賺錢的。
方既明強調保密工作,不是怕被別人知道,而是怕別人提前知道。
既然要做第一款全觸屏式的智慧手機,那就必須做好保密工作,最起碼延遲新型號手機的洩密時間。只要在上市前兩個月內才洩密,那友商想追趕,也是追趕不上了。從這個角度說,大批次生產可以放在釋出會前的兩個月內。
“明白!”
徐助華很興奮,他覺得自己會親手開啟一個新的手機時代。
結束通話電話後,徐助華立即去著手安排工作了。
而方既明呢,則看著眼前這一部工程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畢竟這一部功能機雖然造價昂貴,且效能不太完善,但是,它的外觀更醜啊!
沒辦法,沒有專門的外殼定製,這個外殼還是直接用硬塑膠衝壓出來的,沒有什麼美感可言。畢竟手機作為一種高科技產品,在一部機型推放市場之前,需要經過預研企劃、研發設計、全面測試等諸多環節。在這一整個改善的全過程中,手機廠商會做出一些成品、半成品的機型拿來實測,都可以統稱為“工程機”。相對於後來正式上市銷售的手機,工程機都是非賣品。
方既明覺得,這個非賣品不是不能賣,而是賣不出去,太醜了。
不過考慮到這是一款驗證全觸屏智慧手機是否可行的工程機,不考慮外觀也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這一批生產了大概五部工程機,每一部都各有特色,屬於“特別定製”版本的。而方既明手上這一部,則是集所有功能的大成者,但方既明卻覺得用起來太難用了。沒辦法,功能太多,反而拖累了系統的執行速度,一點都不流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麼說好了,消費者不會在意手機有多少功能,但卻會很在意手機的流暢程度。這也是為什麼很有手機廠商明明都有類似的技術了,卻依舊沒有推出市場的緣故。手機生產,是一個很系統的取捨過程。
方既明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某米推出號稱一億畫素的攝像手機,但實際上卻是一億畫素感測器的手機。也就是說,並非是攝像頭一億畫素,而是感測器一億畫素點。嗯,要很多個攝像頭一起工作,用演算法輔助後,才能產生所謂的一億畫素照片。
但真的有用嗎?
說實在的,人眼看起來,這一億畫素拍出來的照片,比友商的1200萬畫素都要差上不少。這實在是令人詫異,不過也是正常的,一億高畫素照片的資訊量很大,手機處理起來也比較吃力。所以為了降低手機的處理壓力,手機在高畫素模式時也會減少演算法的使用,處理效果自然也不會有低畫素模式時那麼明顯。
這樣說來,高畫素模式就像是一個偏科的孩子,解析力、細節呈現這些是它們擅長的,表現就會突出一些,但寬容度等其他其他需要靠演算法輔助的,它就未必能像低畫素照片那樣來的全面。這也是開啟高畫素模式之後,照片觀感未必會比普通模式來得好的原因之一。
所以,也就某米喜歡這樣的噱頭,而友商都沒有跟進。這就是取捨問題了,不是說這個功能不好,只不過其他友商覺得不實用。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