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XC:人狼
【他們是我見過的最令人反感的生物!他們是人類已知的最低等形式,並且最接近猴子。】——朱利安·巴特斯比對GLA的評價,2020年。
……
經過了職業外交官和軍官們的一輪又一輪拉鋸戰,東孟加拉的命運終於塵埃落定。它不會繼續成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也不會是印度的一部分,而將成為世界上又一個新國家、迎來屬於自己的嶄新黎明。
雖然捲入到戰爭之中的各方對現狀多少都有些不滿意,結束戰爭對於他們來說終究是個好訊息。如德國人打好的算盤那樣,孟加拉人獲得了久違的自由,而印度人也不必擔心從東方湧來的上千萬孟加拉人在惡化社會治安的同時帶來一系列重創其經濟的意外了。雖然一些專家指出孟加拉的惡劣狀況會導致東孟加拉危機在戰爭結束後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樂觀的印度人和孟加拉人願意為和平的到來而歡呼。
即便是作為失敗者的巴基斯坦人也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了,雖然心懷不滿的將軍們仍然憤怒地將他們的失敗歸咎於盟友的漠視和文官的不配合。在西線和東線都輸得一敗塗地的巴基斯坦軍隊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慘重代價,部署在東孟加拉的軍隊近乎全軍覆沒。接近十萬名陸軍士兵被俘,海軍和空軍則遭到了印軍的毀滅性打擊,以至於西線的巴基斯坦軍隊恐怕要直搗新德里才能挽回他們的戰友在東線的災難性失敗了。縱使軍方的強硬派依舊將戰敗的將領同溫和派一併指責為叛徒,大部分頭腦清醒的指揮官們都明白,這場戰爭再也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了。
隨著《加爾各答協議》於1985年初簽署完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恢復了和平關係,孟加拉危機終於告一段落。成千上萬的巴基斯坦士兵被遣返回西巴基斯坦——準確地說,那裡現在是唯一的巴基斯坦了——並得來了同胞們的怒目而視。與此同時,印度對戰俘的處理措施引來了孟加拉人的強烈不滿,後者聲稱印度人在未得到孟加拉方面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將成百上千名被孟加拉國通緝的戰犯釋放回了巴基斯坦,但印軍否認了孟加拉人的指控。
那些期待著南亞地區保持著和平的人們痛苦地看到裂痕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大,去年還團結一致的印度人和孟加拉人之間已經被一堵看不見摸不著的牆壁所隔絕。當印度人痛心於完全統一印度地區的夢想漸行漸遠時,新生的孟加拉國以同樣警惕的目光看待著幫助他們贏得了自由的重要盟友。他們不會忘記印度試圖讓東孟加拉地區成為印度的下一個邦,也不會忘記印度趁人之危佔據了邊境地帶的爭議地區,但剛剛贏得了喘息之機的孟加拉人現在並沒有能力去追究印度人的小偷小摸。
還是生存最為重要。
戰後的東孟加拉百廢待興,巴基斯坦軍隊在戰爭最後階段所採取的喪心病狂的破壞行動給這片土地帶來了長期難以癒合的傷勢。由於絕大部分生活必需品和基礎設施都被摧毀,孟加拉國不得不依賴印度人和德國人的協助來完成重建工作。欣然答應了盟友請求的德國人大張旗鼓地把觸角伸向了南亞邊緣,嗅到了商機的人們也迅速地把目光瞄準了這片焦土。不,在具有遠見卓識的智者眼中,這裡將會是南亞地區的又一個奇蹟誕生之地。
大量德國企業開始把業務從印度東北地圖拓展到孟加拉國,其中自然包括在德國的勢力範圍內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壟斷企業。這些力量更為強大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發展藍圖,孟加拉國的前景對於它們而言也遠非是僅能用人口或資源來描述的。曾經在非洲吃了不少虧的商人們嘗試著用全新的思維來開闢新戰場,發誓要把自己損失掉的利益都彌補回來。
然而從1985年1月爆發的一場大規模瘟疫嚴重地影響了重建工作的進度,許多前往達卡參與到重建工作中或規劃其他專案的德國志願者不幸病逝。德國人可以對此不管不顧,近在咫尺的印度人卻不行,頂著巨大壓力的新德里方面又捏著鼻子對盟友進行了新一輪的支援,總算勉強將瘟疫壓制了下去。接下來,他們將和孟加拉人還有德國人一起以達卡和吉大港等城市為中心重建東孟加拉,把巴基斯坦的半身恢復到其應有的地位。
一時間,達卡成為了人們趨之若鶩的新生活起點。失去了容身之所的人們期待著能夠在達卡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殊不知他們從一個陷阱落入了另一個陷阱之中。心驚肉跳地見證著人數攀升的志願者們試圖阻止更多的孟加拉人進入城市,但他們的好意並不被剛從死亡線上逃離的孟加拉人理解。誰阻擋孟加拉人的腳步,誰就是下一個敵人——從那些兇狠的視線之中感受到了威脅的志願者們只得退卻了。
一來二去,仍有一大半是廢墟的城市中的治安壓力陡增。不得已之下,孟加拉人選擇了模仿德國人和印度人的經驗。他們從盟國聘請了一些教官來協助他們建立專門用於維持治安和消滅內部不穩定因素的機動警察部隊,並及時地把一些不再適合於軍隊內服役的裝甲獵兵轉移到了新崗位上。由於這一意外的機遇,在戰爭結束後就基本從東孟加拉撤出的德軍裝甲獵兵部隊又獲得了用武之地。
回顧著過去一年多來的一點一滴,親手培養出了孟加拉裝甲獵兵們的約翰尼斯·施密特中校感慨萬千。為了把孟加拉人儘快地武裝起來、讓這些主要由此前從未接觸過武器的平民組成的自由戰士們能夠迅速地同巴基斯坦遊騎兵等部隊對抗,他和他的印度同行們傾囊相授,把自己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識和技能都交給了那些自由戰士們。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們的學生表現得還算不錯,許多自由戰士在從盟友處獲得第一套動力裝甲之前就成功地組織了幾場針對巴基斯坦遊騎兵的阻擊戰,並有效地消除了遊騎兵在孟加拉人心目中留下的恐怖印象。
孟加拉的土地上仍然有著生機和活力,新一代孟加拉人的未來將在焦土之上升起。驅車在孟加拉的鄉間遊走的施密特中校並不急於抵達他的目的地,他需要用自己的雙眼去見證孟加拉人的潛力。和那些長時間活躍在戰場上的同僚們不同,施密特中校在孟加拉危機期間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訓練營裡而不是戰場上,他只能從那些去為孟加拉人擔任顧問的同伴們的口中間接地瞭解到已經過時的最新情況。在那些人口中,巴基斯坦軍隊最後時刻的垂死掙扎把東孟加拉的一切付之一炬,如今孟加拉人想要維持基本的現代生活就必須依靠著從印度和德國送來的支援。
“這裡的情況比我預想中的要好。”施密特中校望著兩側的鄉村,映入他眼中的盡是殘垣斷壁和雜草叢生的破敗房屋。這裡已經被人拋棄了,那些僥倖生存下來的孟加拉人不是已經逃往印度就是趕去附近的城市謀生,沒人會再對這種地方有什麼眷戀。“他們早日把孟加拉恢復原狀,我們的壓力也能減輕一些。”
“長官,這裡明明……糟糕透了。”開車的漢斯·施密特豁免兵忍不住多嘴了一句,“我實在是不敢相信會有人願意住在這裡。”
“孟加拉人對這些生活標準的要求比我們低不少,而且現在還會進一步降低。”被下屬反駁了的施密特中校卻沒有讓手下直接閉嘴,而是興致勃勃地說起了孟加拉國的現狀。在他眼中,爭取到了自由的孟加拉人會因為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而忘記許多迫在眉睫的危機和悲劇,這對個人來說又是一場災難,幸虧他不是孟加拉人。“你可以去達卡看一看,連那裡的乞丐都會在臨死前微笑著。”
車子裡的其他乘客都感到有些不舒服,他們遺憾地發現自己沒能從長官的話中感受到應有的樂觀。不過,已經同施密特中校共事多年的他們不會對此發表另一番高論。從他們和施密特中校開始合作的那一天起,他們就成為了同一條船上的共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輛看上去不起眼的貨車抵達了勉強完好的路段盡頭,轉而駛上了一段鄉村土路。又過了半個小時,開車的施密特豁免兵把車子停在一棟已經被雜草覆蓋的房屋外,讓其餘人員下車去附近仔細檢查一番。他們都沒有穿制服,打扮得像是偶爾來鄉間旅遊的德國志願者,這當然會降低一些孟加拉人的警惕性和敵意,卻也很有可能導致另一部分孟加拉人犯下些本不該出現的低階錯誤。
施密特中校則繼續在卡車中等候,直到他的同伴們確認周圍安全後才和施密特豁免兵一同下車。眾人向著那棟房屋走去,左側的幾個不規則的土丘引起了中校的注意。之前趕去調查計程車兵便對自己的長官解釋說,每個土球前都立有一塊快要折斷的木牌,但他們仍不清楚這些土丘的真實用途。
“真寒酸……好吧,我們不管它們。”施密特中校先愣了幾秒鐘,而後告訴手下計程車兵們不用理睬那些障礙物,“你們先在外面等著,我去裡面看看。”
“長官,我們仍然不確定他的態度。”其中一名士兵見狀,作勢要勸阻施密特中校,“這傢伙私自離開了自由戰士,他的忠誠值得懷疑。”
“也許。”施密特中校沒有否認同伴的疑慮,“但他仍有被爭取的價值。此外,勸說他返回崗位會降低孟加拉人對我們的防備。”
說著,喬裝打扮的德軍裝甲獵兵指揮官走向了那看上去搖搖欲墜、隨時要倒塌的屋子,把滿臉擔憂的手下們丟在了身後。真正來到屋子前的施密特中校又向著四周看了看,他在並不牢固的牆壁上找到了好幾道縫隙,而且可以隔著這些縫隙很輕鬆地看到藍天。果然不出他所料,當屋子的全貌進一步暴露在他眼前時,他便可以大膽地斷言,這棟屋子的天花板早就不翼而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