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5:迦樂季(13)
【我們的使命是致力於在歐羅巴國家內部維持塞爾維亞文化。】——安東·斯拉維克,2027年。
……
加爾各答的混亂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有所減輕,部分是因為印軍在前線取得的大勝消除了市民們對於戰爭蔓延到印度境內並影響自身生活的憂慮。當人們堅信這場戰爭將被隔離在他們的視線之外時,源自最真實體驗的反對意見也消失了一大半。很快,緊鄰著東孟加拉的西孟加拉恢復了常態,只有一些仍在杞人憂天的傢伙還在大喊大叫。
但對於那些沒有閒情逸致去反對戰爭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服務於這場戰爭的人們而言,他們只會在至少一個月之內變得更加忙碌而已。向著德印聯軍開出了不少空頭支票的舒勒和島田真司也不例外,他們必須證明自己能夠取得預期中的結果,不然德國人自有幾種辦法來收拾坑蒙拐騙的不法之徒。
12月6日,印軍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就在東線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戰果。本應因印軍加入了戰場而放棄所有顧慮的巴基斯坦軍隊在東孟加拉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將近十萬大軍依舊困守達卡和吉大港,而且這兩處重要城市之間的聯絡也在當天被印軍切斷了。到這時,就算平時不關注戰爭的人們也在私下裡議論著東孟加拉的結局:巴基斯坦軍隊無疑已經被孟加拉游擊隊耗盡了精力,不然這支正規軍本來應該在此時大顯身手、把正式開始進攻東孟加拉的印軍和那些還在四處遊蕩的孟加拉游擊隊一股腦地趕出去。
就在印軍取得了一個接一個令世人矚目的勝利的同時,駐印德軍仍然沒有參加戰爭的跡象。當然,一本正經地說著胡話的媒體評論人士有多種不同的理由來解釋德國人的沉默,其中自然包括印度並未正式宣戰——但形式在目的面前有時是無關緊要的。另有一些傳言稱,德國人對印軍的快速推進相當不滿。
12月7日,東孟加拉的印軍幾乎完成了對達卡的合圍。此時,達卡周邊的巴基斯坦軍隊已經是插翅難逃,他們和吉大港之間的聯絡也早在昨天被印軍切斷。據印軍的不完全統計,在圍攻吉大港的過程中被殲滅或俘獲或當場失蹤的巴基斯坦士兵總人數超過了一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會伴隨著印軍加強對城市的控制而進一步升高。
與此同時,孟加拉軍的營地裡的氣氛卻變得越來越微妙,本應在此時更加積極地參與戰鬥、把自己的同胞早些拯救出來的孟加拉人被那些突如其來的壞訊息打亂了他們勝利在望的好心情。透過他們的德國人盟友而得以對印軍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的孟加拉人驚恐地發現,印軍在開始進攻東孟加拉之後竟然又從後方調動了一些文官來到邊境地帶駐紮,這一反常的行為引起了孟加拉人的高度警覺。
身為半個印度人的約阿希姆·汗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孟加拉人的遷怒物件,這些對事態的發展感到惶恐不安的軍官們包圍了他的辦公室,想討要個說法。對實情一無所知的約阿希姆只能裝聾作啞,他當然不清楚印軍有什麼計劃。
“好極了,我們的友軍在到處建功立業,而我們卻要在這裡和我們的另一群盟友解釋那些無論如何都說不清的事情。”一同被堵在了辦公室裡的麥克尼爾無奈地勸約阿希姆冷靜一些,“長官,我們應該慶幸印軍和孟加拉軍還沒有發生武裝衝突。”
“……印軍給我們添了不少麻煩啊。”左右為難的約阿希姆無論如何都沒想到他會遇上這種局面,更重要的是德軍和印軍的意見好像並不統一,“就算他們再怎樣解釋,孟加拉人也不會信的。不如說,孟加拉人從爭取他們的支援的那一天開始就應該對此有所防範。”
“他們拼了命地戰鬥到今天,可不是為了讓東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的一部分變成印度的一部分。”麥克尼爾對此深有同感,但他和約阿希姆都明白事情的轉機不在他們二人身上。柏林和新德里的大人物掌控著一切,相比之下就連這些孟加拉自由戰士們的領袖也免不了要在關鍵問題上服從更重要的立場。“但……印度人也會有不小的意見吧。他們會擔心西孟加拉的安全問題,尤其是擔心西孟加拉的孟加拉人日後究竟更在乎印度還是即將新生的孟加拉人的國家。”
麥克尼爾對此雖然早有預感,但印度人的擅自行動給他帶來的惡劣影響無疑仍然超出他原先的估計。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不是在後方的營地裡苦口婆心地和孟加拉人解釋德國、印度、孟加拉三方的關係。都怪那些印度人沉不住氣,就算日後真的要將整個孟加拉併入印度,也不該趁著這時候損害孟加拉人對印度人的好感。
糾結了好一陣之後,麥克尼爾建議約阿希姆就此先諮詢上級的意見。駐印德軍看來是不打算直接參與戰爭了,但柏林方面恐怕會在今天之後對自己在南亞地區的重要盟友產生不小的意見。1984年的最後一個月的情況之複雜程度比麥克尼爾預估的更加嚴重,他必須謹慎行事才能確保自己和同伴們的安全。
“我可以向各位保證,我國從來沒有打算讓東孟加拉日後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在獲得了上級模稜兩可的答覆之後,約阿希姆硬著頭皮向孟加拉人解釋德軍的立場,“印軍的行為……對,是非法的,他們同樣沒有事先通知我方。”
屋子裡頓時炸了鍋,就連拉赫曼上校也沒能控制住局面。一部分孟加拉指揮官主張馬上制止印軍的不正當舉動,但另一部分指揮官則指出他們的部隊目前在前後左右四個方向上全都被印軍的進攻部隊包圍,此時對印軍做出敵對行為無疑是自取滅亡。
“是我們堅持戰鬥了一年,也是我們把敵人將近十萬的大軍圍困在了達卡!”怒火中燒的孟加拉指揮官們快要氣炸了,“……現在他們看到我們快打贏了,就突然加入戰鬥,不僅要搶奪我們的勝利果實甚至還要把我們自己的土地割出去一片……去他*的!印度人跟巴基斯坦人沒什麼區別……”正在氣頭上的幾個軍官乾脆把矛頭指向了麥克尼爾和約阿希姆,“你們德國人也一樣!”
“那麼,各位打算怎麼辦呢?”麥克尼爾的聲音在嘈雜的辦公室裡仍然十分醒目,“是要馬上調轉槍口向印軍開火嗎?”
“聽著,我們對此也非常意外,新德里方面顯然有些見不得人的打算。”約阿希姆·汗趁著孟加拉軍官們思考他們究竟有沒有能力馬上和印軍決裂時提議先擱置這些爭議,“對你們來說,眼下最該做的是在戰爭結束之前確保你們的人能在東孟加拉擁有更多的控制權,而大家聚在這裡吵架當然只會讓印軍佔領更多的城市和鄉村。”
總算暫時把包圍辦公室的孟加拉軍官趕走之後,麥克尼爾和約阿希姆緊急商討出了一個臨時處理方案。他們首先要確保Z集團持續向著達卡方向推進而不是留在原地——哪怕印軍在昨天就已經接管了該部隊的大部分作戰任務並禮貌地要求這支部隊最好不要上前干預;其次,約阿希姆·汗將會就印軍私自佔領邊境地帶甚至直接從印度內陸地區調動文官前來實施管理一事同第9空降師再次溝通,想必巴赫中將至少能夠透過駐印德軍總司令部的動向瞭解到柏林方面的意見;第三,由於東孟加拉的情況在印軍干預之後混亂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麥克尼爾建議約阿希姆最好制定一個針對某些【盟友】的作戰計劃。
“這可能不太妥當。”約阿希姆遲疑了一陣。
“相信我,就算我們現在不這麼做,戰爭結束以後孟加拉人也要做同樣的事情。”麥克尼爾直到現在都認為他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在這一點上,我想我國和印度和未來的孟加拉人的國度應該有著近乎完全相同的共識。”
麥克尼爾用了十幾分鍾時間說服約阿希姆聽從他的建議,而後參加了Z集團的緊急會議。剛散會,他就跑去找還在忙碌著的斯塔弗羅斯,說服對方調動仍能活躍的白袍大齋會信徒配合他們的行動。
如果合眾國不介入這場戰爭(麥克尼爾對合眾國的干預已經不抱任何希望),巴基斯坦軍隊的戰敗就是必然的,而和他們相關的那些剛剛浮出水面的秘密也會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迅速地遁入陰影之中。那不是麥克尼爾所樂見的結果,他總要在東孟加拉獲得一些能讓他滿意的成果。
斯塔弗羅斯耐心地聽取了麥克尼爾的建議,而後很誠懇地告訴對方,巴基斯坦軍隊控制區的白袍大齋會組織目前相當混亂。具體而言,印軍在短短一天時間之內兵臨城下導致許多白袍大齋會幹部的原計劃全部破產,而白袍大齋會少不了要想辦法把那些身份還沒有暴露的信徒從印軍的俘虜營裡撈出來。印軍的大規模進攻也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白袍大齋會的組織,有些沒被巴基斯坦軍隊捕殺的信徒很不幸地在印軍的炮火覆蓋之下喪命,間接導致某些地區的地下組織就此失去了和外界的聯絡。
“米切爾昨天參加了吉大港的行動,我當時期待著他能截獲泰倫礦業公司的貨物。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攻陷了港口,最後什麼都沒找到,只好返回城市裡再去搜尋其他的倉庫,結果只看到了被搬空的屋子。”披上了迷彩服的麥克尼爾和斯塔弗羅斯走向一輛卡車,他自己跳上了駕駛員的位置,讓斯塔弗羅斯坐在身旁,同時啟動了車子,“【灰色樂隊】無外乎這麼回事,我就說那些活躍在印度東北地區的叛軍為了生存是少不了要和自由世界的某些敗類做交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