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2:三分時(10)
邁克爾·麥克尼爾一絲不苟地在地圖上畫著各種顏色的線,他不時地停下來和身旁的孟加拉人交流幾句,希望能讓這些業餘人士更深入地瞭解他的想法。第二輪大規模滲透行動即將開始,駐印德軍總司令部嚴令執行任務的各部一定要在東孟加拉邊境地帶取得堅固的立足點,這個硬性要求給包括第9空降師在內的諸多德軍部隊和印軍部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針對上次提出的補給問題,我軍打算在西孟加拉東部和東孟加拉西部發起一次特殊行動以維持你們在敵軍控制區作戰的正常物資需求。”麥克尼爾和謝里夫·羅易交換了眼神,他要確認對方理解了他的描述,“為了掩護這些【德印小道】,我們將會在邊境地區頻繁地實施炮擊以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請你們在接收補給物資時千萬不要被誤傷了。”
“編制情況如何?”謝里夫·羅易仍然記得他們上一次在德國人的命令下如無頭蒼蠅一般一頭撞進達卡的場面。雖然德國人當時沒說,羅易猜測不給孟加拉人部隊設立由孟加拉人執掌的統一指揮機構是為了防止孟加拉人失控。“上一次下放自主行動權,結果戰鬥開始之後局勢混亂到了極點……”
後方的約阿希姆·汗走上前來,把德軍指揮機構的幾條命令逐一念給這些孟加拉人聽。按照德國人和印度人的要求,此次滲透計劃將從東孟加拉的西側、北側、東側三個方向同時進行,而參與行動的孟加拉人被編入三個不同的集團、受到這些作戰單位中的原孟加拉人巴基斯坦軍官們的指揮。
“我們第9空降師負責的是Z集團,總兵力大約有一千多人。”麥克尼爾插話補充道,“別看你們的規模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沒什麼明顯的增長,等你們回到東孟加拉並真正重新紮根之後,幾千萬孟加拉人都會成為你們最可靠的戰友。有這幾千萬人作為後盾,巴基斯坦人的十萬大軍不堪一擊。”
謝里夫·羅易分得清麥克尼爾的哪些稱讚和誇獎是徒有其表的場面話、哪些又代表著不能直接告訴他們這些孟加拉人的真實情報。就在兩天以前,聚集在東孟加拉的游擊隊員還有踴躍參加戰鬥的平民試圖破壞從達卡通向吉大港的交通線,雙方經過一晝夜的戰鬥各自死傷慘重,以殘酷鎮壓孟加拉人聞名的巴基斯坦遊騎兵也在這場混戰中損兵折將。
雖然基地裡的孟加拉人多少都從小道訊息中聽說過巴基斯坦軍隊正在逐步失去對東孟加拉的控制,他們還萬萬不至於設想敵人連最關鍵的命脈都險些被一群非正規軍的游擊隊切斷。因此而歡欣鼓舞的孟加拉人相信這場鬥爭不會持續太久,他們很快就能從那群不承認自己為殖民者的殖民者手中奪回自己的家園和祖國。
但他們並沒有機會看到報刊上越來越多的鼓勵東孟加拉回歸印度懷抱的言論。
“以下是最近的訓練要求。第一,由於東孟加拉路況最近持續惡化,上級指揮部門經過和東孟加拉相關情報人員協商後認為使用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既高效又安全,因此在接下來一個星期之內你們所有人都必須學會騎腳踏車。貨車司機請自行掌握駕駛三輪車的相關技能。”把Z集團的編制情況告訴了羅易等人的麥克尼爾並不打算讓孟加拉人在出發奔赴新的血肉磨坊之前多休息片刻,“第二點,本週內將開展一次叢林生存挑戰賽,希望各位的作戰單位積極參加;第三,施密特中校組織了以伏擊敵軍救援交通線之遊騎兵部隊為主題的另一場訓練,之前被他點名的人都要去參加……”
“各位,勝利離我們不遠了。”約阿希姆·汗鼓勵他的孟加拉人戰友們繼續奮戰,“唉,幾個月之前他們部署在孟加拉的十萬軍隊也讓我十分畏懼,然而這十萬大軍現在顧此失彼、被分割包圍在互相失去聯絡的基地和城市之中。這一切都是你們的功勞,而我也相信你們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將孟加拉從秉承著他們的英國人主子那套思維的新殖民者手中解放出來。”
麥克尼爾也說了一些鼓勵戰友們的話,他真心實意地希望孟加拉人能夠自行取得這場鬥爭的勝利而不是嚴重依賴德國人和印度人的力量。衝突規模擴大的結果是災難性的,或許麥克尼爾會在擁有更多許可權的情況下嘗試著從更大規模的衝突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現在他仍然不願見到德國人或美國人以更強的力度介入。
由於德軍無法從叛逃到印度的孟加拉人巴基斯坦軍官中找到級別足夠高的指揮官,他們只能從為數不多的校官中挑選合適的人選以指揮三個方向上的滲透集團。儘管德軍給這些人做了些培訓,這些缺乏相關經驗的軍官和他們的手下一樣忐忑不安,有些人甚至主動要求把指揮權交給德軍的上校或將軍,但正為孟加拉人內部傳出的某些謠言而困擾的德軍並不打算橫加干涉。
外面仍有數千名孟加拉人熱火朝天地訓練著,他們在接近40℃的氣溫下揮汗如雨、為自己和家園的未來而奮戰。可以想見,在不遠的未來,這些人也將成為【自由孟加拉軍】當中的一員,他們手中的步槍也將指向那些仍不願離開東孟加拉的巴基斯坦人。
“最近的工作多得嚇人哪。”和麥克尼爾一同離開帳篷的約阿希姆·汗穿過在路旁的行道樹下訓練的人群,向著另一處訓練場前進,“但只要他們能在東孟加拉穩住陣地,後面的任務也會方便許多。”
“這並不簡單,長官。”麥克尼爾似乎想起了什麼,“有些士兵最近來找我,他們都是些今年就要退役的老兵了……這些人哪,和我說,他們不想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所以主動來請求參加戰鬥。”
“哦?還有這種事。”約阿希姆驚訝地讚歎了幾句,“雖然我猜這也許只是他們臨時想出來的繼續留在軍隊內的辦法,這份勇氣值得鼓勵。”
就連麥克尼爾自己也覺得他在和孟加拉人相處的過程中對這些可憐人的事業多了些支援。每個人都有爭取自由生活的資格,他對孟加拉人的援助也是踐行GDI理念的一部分。慘劇近在眼前,有成千上萬人在這片土地上被殺害,稍有良心的人都不能對此熟視無睹,而麥克尼爾自然沒心思去為孟加拉人塑造一種完美的無罪受害者形象。這是為了合眾國,他對自己這樣說——孟加拉人更配得上合眾國盟友的資格。
身體裡流淌著一半印度人血統的約阿希姆滔滔不絕地同麥克尼爾訴說著他對未來的孟加拉的設想,從父母在德國相遇的經歷中找到了許多共同點的混血少校覺得也許可以讓其中一部分孟加拉人難民在德國重獲新生,即便德國不願接收這些人也沒關係(德國的盟友或許會願意的)。他又走出了一百多米才發現麥克尼爾突然變得沉默起來,料想麥克尼爾在思考些戰術問題的約阿希姆便停下了話頭、向麥克尼爾請教對孟加拉人問題的看法。
“抱歉,長官,我剛才在考慮的是和作戰計劃無關的事情。”麥克尼爾咧開嘴笑了,“……每次和這些孟加拉人打交道的時候,我都很慶幸我生活在一個和平又強大的國度,不然落到他們那個下場的可能就是我了。”
“怎麼突然說起這個?”約阿希姆·汗只覺得一頭霧水,“不過你說的也對。假如我生在一個印度人家庭,也許我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了。對了,等他們真的返回東孟加拉之後,維持他們的補給線對我們來說也是一項不怎麼簡單的任務。”
“需要的物資已經準備好了,那些資源足夠他們以現在規模和戰鬥強度在東孟加拉堅持一年以上。”麥克尼爾並不需要為此發愁,他透過戰友們維持國境線兩側情報和物資交流的方法得到了許多靈感。透過官方機構辦不成的事,委託給個人還有專用的工具組織更方便一些,至於維繫合作的可靠度還有對方的忠誠則是另一門藝術了。“這些人在我面前鬧了這麼久,也許他們這一次離開之後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想了想,多少有些遺憾。”
其實,還有更多的孟加拉人正在接受訓練,因為德國人和印度人的計劃是幫助孟加拉人打造出一支真正的軍隊而不是隻安排幾個特別行動小組去偷雞摸狗。相比因形勢所迫而不得不馬上接過指揮職務的原巴基斯坦軍官們,由德國人一手培養出來的新人當然更受歡迎也更可靠一些。
那種在生死相依的戰鬥中培養出的信任是無法代替的,也許德軍能借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和孟加拉人的良好關係。麥克尼爾真正和孟加拉人一同參加訓練的時間並不長,但上次潛入達卡的作戰行動仍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看到了那些平日有些膽怯計程車兵為了掩護戰友後撤而拼死守住防線,看到了那些賭錢時斤斤計較甚至和戰友大打出手的傢伙哪怕只為了出心中一口惡氣也要和敵人拼個你死我活的氣概。
謝里夫·羅易後來輕描淡寫地對他說,要是麥克尼爾當時沒來支援,自己就打算炸塌大樓和攻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不愧是平時在對抗訓練中經常用自殺式戰術對付德軍裝甲獵兵的狂人。
有些悲劇是不該發生的,麥克尼爾想著。那些孟加拉人僅僅因為身為孟加拉人就落到了必須去死的地步,為了求生而湧入他國的孟加拉人也還將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幾十年後的事情,以他的視野還遠遠看不到,而且麥克尼爾並不想過分地為下一代人的命運而憂心。
他擔心的大多是同眼前的任務直接相關的事情。
“埃裡希,我有一種直覺……也許我們拿勳章的時候快要到了。”約阿希姆·汗主動談起了輕鬆一些的話題,“當初沒想過還有這種機會,我那時以為印度總體上是和平的。”
“我的理由也差不多。長官,除了一些家庭上的原因,當時還有什麼促使著您來到印度呢?”麥克尼爾沒有特意去打聽約阿希姆·汗的家庭背景,因為那種由流亡德國的印度人和德國本地人組成的家庭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很常見,“在這片土地上,我才真正明白我們過去所做的一切犧牲是有價值的。這個印度,比起隔壁的巴基斯坦要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