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是孟加拉人或許活該去死,麥克尼爾沮喪地想著。他不能阻止自己把事情往更悲觀的方向去設想,更不想看著孟加拉人徒勞地在兩個勢力的較量之中成為棋子。
這似乎是不可能的。每當新的一天到來時,只要時間允許,他就會來到孟加拉人的訓練場外觀看這些前難民們的奉獻。大部分孟加拉人是業餘選手,他們僅在德國人和印度人的軍營裡接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系統性訓練,而之前對巴基斯坦軍隊的襲擊行動更像是求生本能驅使下的被動反擊。
邁克爾·麥克尼爾憂鬱地凝視著孟加拉人的身影,從他身後傾瀉下的陽光依舊懶散而乏力。
1984年2月2日,德軍和印軍在經歷了連續數日的爭執之後,將1000多名孟加拉人士兵組織起來,以當天日期為名草率地建立了一個名為【第202旅】的部隊。該旅的主要指揮官由原巴基斯坦軍官擔任,其餘戰鬥人員則都是德軍和印軍從難民之中臨時徵召的。
謝里夫·羅易被分配到了第202旅第4營,這個部隊擁有8個營之中數量最多的重型武器。這個在訓練之中多次給德軍裝甲獵兵留下深刻印象的孟加拉人和麥克尼爾碰面時沮喪地說,德軍只給孟加拉人提供了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美軍裝備。看樣子,德國人企圖以此撇清和這夥孟加拉人自由戰士之間的關係。
“如今我們既不是巴基斯坦人也不是印度人,鬼知道我們算什麼。”羅易一根接一根地吸著香菸,他似乎把印度人發給他的盧比都換成了各種消費品,“死了也不知是哪國的公民。”
“你們一定能活著回來的,到那時我們有充足的時間討論這個問題。”麥克尼爾安慰著對方,他試圖用孟加拉人和德軍裝甲獵兵部隊的對抗戰績來說服自己:這些孟加拉人在巴基斯坦軍隊手下的存活時間會超過預期。“一旦出現意外,我們會盡快前去支援你們。”
已經對上級的反應能力和用心失去信心的麥克尼爾無意中一語成讖,當天晚上第9空降師便緊急討論了預備隊的問題。大部分指揮官反對派德軍入境接應孟加拉人,他們認為在行動過程中只要有哪怕一名德軍士兵陣亡,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馮·巴赫中將的態度偏中立,戴著單片眼鏡的貴族後裔支援設立預備隊的計劃,但預備隊應該由印軍組成。
“不能有任何一個德軍士兵倒在東孟加拉境內。”巴赫將軍的態度非常堅定。
“準確地說,是不應該有任何一個日耳曼人士兵出現在東孟加拉。”洛赫中校捕捉到了其中的關鍵,他相信在第9空降師服役的印度人士兵和西孟加拉的印軍士兵之間的差別沒那麼明顯,而這兩個群體都可以冒充孟加拉人,“我們不僅應該組織預備隊,而且還應該擴大預備隊的規模。”
然而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是避免巴基斯坦人找到德國人直接干涉的證據,這可難倒了後勤部門的軍官們。他們平時也偶爾蒐集經各種渠道流出的美軍裝備,但多半是為了在訓練之中模擬敵軍,而不是為了要讓這些裝備真的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一籌莫展的洛赫中校因為沒法解決裝備問題而發愁,他只得求助於盟友,這時那些平時吃喝嫖賭無惡不作又吃裡扒外的傢伙反而變得和藹可親了。
接到了從巴基斯坦蒐集輕武器的命令後,第9空降師的德軍軍官和士官們大感頭疼,而麥克尼爾當即聯想到了能夠和巴基斯坦方面取得聯絡的斯塔弗羅斯,後者透過偷渡生意從而瞭解到了一些內幕。幸虧他沒有在上一次針對白袍大齋會的報告中添油加醋地描繪這個組織的威脅性,不然此刻他出爾反爾的表態很容易讓他成為重點懷疑物件。
“東孟加拉有一些私下倒賣軍火的人,他們把武器分發給了孟加拉人平民。”麥克尼爾向洛赫中校表示,從東孟加拉想辦法收購一些輕武器應該不困難,而且他們也不缺中介和聯絡人,“或許巴基斯坦人到最後都查不出武器的流出渠道,因為他們自己的軍隊也在做類似的生意。”
從2月4日開始,德軍和印軍加緊從各種渠道蒐集美軍裝備,他們很巧妙地把需求掩蓋在了民間渠道之下。希望購進武器的印度人也不會少,到時候即便巴基斯坦人查明瞭真相,德軍完全可以把責任推卸給活躍在印度東北地區的叛軍,而且叛軍大概是沒時間也不屑於發表宣告自我辯護的。一想到那些還在東北地區和叛軍糾纏的印軍,麥克尼爾終於為自己不必日復一日地執行鎮壓叛軍的任務而感到幸運。
2月6日夜間,待命的孟加拉人士兵接到了出發的命令。麥克尼爾沒有出去送別他們,他有別的工作要完成:研究第一批預備隊的行動計劃。
“如果突襲部隊遭遇意外,我軍的預備隊將從兩個方向水陸並進、快速突破巴基斯坦軍隊的封鎖並從敵人的包圍圈中營救出被困的孟加拉人。”洛赫中校把約阿希姆·汗和麥克尼爾都叫去了自己的辦公室裡,他指著地圖上的兩個大箭頭,上面的箭頭直接穿過恆河,下面的箭頭則覆蓋了恆河出海口,“印軍答應我們在必要時刻出動戰機和軍艦入侵巴基斯坦領空、領海以逼迫巴基斯坦方面放棄追擊。”
“有核彈就是好啊。”約阿希姆·汗對北線的計劃做出了一些修正,主要是針對巴基斯坦軍隊可能的反應。等到戰鬥打響之後,巴基斯坦軍隊勢必會封鎖恆河,屆時德軍和印軍就別想輕易穿過了——得另找防線上的薄弱地帶才行。“美國人和英國人是不會為了巴基斯坦人而開啟一場世界大戰的。”
“……長官,也許我們應該考慮借用敵人的力量來削弱他們自身。”每當聽到同伴們評論【軸心國】時就感到尷尬的麥克尼爾及時地轉移了話題,“讓我們在東北地區的盟友釋放假情報,如此一來巴基斯坦人很可能將軍隊轉移到東孟加拉東部和北部以防備可能南下進入巴基斯坦躲避的部分叛軍武裝人員……他們應該不是同夥,而且巴基斯坦對俄國的態度和我們沒什麼區別。”
洛赫中校口頭上表揚了一下約阿希姆·汗和麥克尼爾的機智,而後要兩人繼續協助自己修改計劃。德軍在各方面都具有優勢,可惜的是這其中能完全發揮出來的部分少之又少,不然麥克尼爾也許會有幸見識到德軍和美軍動力裝甲在陸戰中的真實較量。
“長官,我有一個請求。”夜色已深,麥克尼爾從洛赫中校的疲倦中找到了機會,“孟加拉人的事業需要我們所有人的支援,我們不能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之中始終置身事外。”
“將軍不允許……”洛赫中校看了一眼身旁的約阿希姆,“……某些人,參加預備隊。”
“認為日耳曼人的血統高貴勝於一切是萬惡的NSDAP留下的有毒思想,它應該被徹底剷除。”麥克尼爾用正確得不能再正確的廢話堵住了洛赫中校的解釋,“另外,東孟加拉出現白人和我們的干預行動暴露之間沒有明確聯絡。”
參謀長笑了,他喝了一口咖啡,指了指麥克尼爾,又指了指同樣笑起來的約阿希姆。
“真是怪人……好吧!這事不是我能做主的,你也應該知道大家都認為只讓印度人上去參戰是最保險的。後果自負。”
邁克爾·麥克尼爾還沒能理解洛赫中校最後那句話的意思,到第二天早上公佈預備行動隊人員名單時他就全明白了。把所有人的姓名格式看了一遍之後,麥克尼爾有理由相信自己是全體成員當中唯一的白人。
也許這就是德意志特色的幽默了,麥克尼爾想著。他已經做好了趕赴前線的準備,而且也已經做好了將子彈送進巴基斯坦士兵的腦殼的準備。若自由世界失了幾個只會殺人放火的盟友便要瓦解,它便不配被稱之為自由世界——堅信著自己有義務用德意志帶來的壓力為自由世界刮骨療毒的麥克尼爾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而他的目的地卻不像以往那樣明確了。
在2月7日凌晨,1300多名孟加拉人士兵跨過那條先前他們唯恐避之不及的國境線,返回了自己的故土。等待著他們的不是歡聲笑語,而是嚴陣以待的巴基斯坦軍隊送來的子彈和炮彈。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