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十三四里”,楊世略如實回答。
“如此之近,還需這多軍士?”高衝疑惑問道。
楊世略苦笑一聲,“好教經略知曉,此間距離泥城,距離雖近,沿途也是官道,但左右泥沼池窪裡時不時便有鱷魚竄上道路襲擊,想必經略也見過那鱷魚,皮糙肉厚,很難殺死,為經略安全計,還是多帶些人為好”。
高衝緩緩點頭,“看來還是要清剿一下這些鱷魚才是”。
鱷魚這個稱呼,古已有之,百多年後,韓愈貶到潮州,還有一篇《祭鱷魚文》傳世,想到這裡,高衝心中一動。
“明日在南門外設壇,本官祭拜祝融海神,同時,下令清剿鱷魚”,高衝吩咐道:“番禺城外的鱷魚不清,前往港口的道路不寧,市舶司難以發展,再者言,這也是大利於百姓之事”。
楊世略聞言立即應諾。
自兩漢之後,沿海百姓多有出海的漁民,對敬畏的海神也趨於人神化,一如上古先民對待其他世俗神靈一般,也對四海之神另取名諱,引用《太公金匱》裡的描述,東海之神曰句芒,西海之神曰蓐收,北海之神曰玄冥,南海之神曰祝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於清剿鱷魚,楊世略也不奇怪,歷朝歷代,嶺南官府便是多有清剿鱷魚,甚至以此作為政績,這也是保境安民的善政,畢竟嶺南這地方,鱷魚實在太多,遍佈各地,食人傷人的事屢見不鮮。
出城後,安靜許多,高衝也跟楊世略談論起泥城,也就是高衝先前所言的番禺港口,在番禺,也就泥城這一個頗有規模的出海口,一般大型海船便是在這泥城靠岸。
泥城,其歷史由來已久,泥城碼頭便是西漢大夫陸賈出使南越的登陸之地。
西漢初年,漢高祖為結束南北分裂、統一全國,便派著名辯士陸賈出使南越,希望說服在南越稱帝的趙佗歸漢。
那個時候的嶺南,道路阻塞,陸賈初次出使南越國,便是循水路而來的,從西江或北江直下,經官窯、石門而南,在番禺城西的一處優良港口登陸。
史載:“賈之來也,佗不即前,賈故為城以待之”。
由於趙佗對漢高祖的和平統一政策並不理解,所以陸賈上岸後,趙佗並沒有前往迎接。
陸賈一行只好在此登陸之處,修築十里土泥)城作為駐地,與隨從在此駐紮數月,耐心等待趙佗態度的轉變。
趙佗最終被陸賈的誠意打動,同意會晤,最終接受了漢朝賜予的南越王印,稱臣歸漢。
只是劉邦死後,趙佗再次自立為南越武帝,漢文帝即位後再派陸賈二赴嶺南,再次說服趙佗歸漢。
後人為紀念陸賈出使南越,把他駐紮的地方稱為陸賈城,也稱“泥城”,上岸之處便稱泥城碼頭。
出番禺城後,左右或是密林,或是池沼,行不多時,便有軍士示警,高衝定睛看過去,原來是一隻鱷魚正爬伏在岸邊,警惕的看著眾人。
高衝立即喊道:“噤聲”。
然後伸手從一邊親衛手上取來弓箭,張弓搭箭,趁著那鱷魚的注意力在一邊的軍士身上,咻的一聲射出去,箭矢瞬間扎進鱷魚的左眼,直痛得那鱷魚滿地打滾。
左右軍士一擁而上,以槍矛捅刺,直奔鱷魚露出的腹部劈刺而去,幾輪過後,那鱷魚便是腹部被戳得稀爛,鱷魚身上披著厚厚的甲,只有眼睛和腹部這兩個弱點,沒有任何防護,一槍刺中鱷魚腹部,也是可以將其重創。
“經略神箭”。
“經略好箭法”。
一眾屬官紛紛誇讚。
“鱷魚身上這層皮甲可是好東西,我看許多軍士便是鱷魚甲”,高衝直問道:“伯府,一張鱷魚甲成本幾何?”
“若不考慮工序和人工那些,僅是一張完整的皮甲,在廣州價值一貫左右”,楊氏便有製作鱷魚皮甲的生意,對此楊世略也是比較瞭解。
“這麼便宜?”高衝這話一出口,便是反應過來,點頭笑道:“也是,這畜生遍地都是”。
“明日貼出告示,全民獵殺鱷魚,一張完整的鱷魚皮一貫五百文,由市舶司通知收購”,高衝一邊說著,一邊看向田陽明,“自光你對接一下”。
田陽明點頭應著。
楊世略一臉不解,直說道:“經略,這鱷魚在嶺南遍地都是,一貫五百文的價格是不是有些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