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局勢暗流湧動,高衝在萬里之外的嶺南,全然不知。
歷經半年,他終於抵達廣州,廣州大都督府也早已經修繕妥當,只等高衝到來,便可正式入駐。
來到番禺城外時,廣州都督府長史,兼循州刺史楊世略已經率領廣州一眾屬官,在城外恭迎。
時隔五年,高衝再次回到番禺城,也再次見到那位不善言辭的俚帥楊世略。
嶺南之地,漢蠻雜居,總體而言,西部多是僚人,首領稱僚酋,東部多為俚人,首領稱俚帥。
楊世略便是嶺南東部俚人的大首領,出自潮州楊氏,潮州楊氏極其鼎盛,便是嶺南東部最大的豪族,當之無愧的首領。
楊世略這個人沉默寡言,也是如同馮盎一般,沒有割據自立的野心,隋末亂世,楊世略佔據潮州、循州,即前隋的義安郡和龍川郡,以二郡之地,雄據東南。
武德四年,高衝奉命招撫嶺南,楊世略第一時間上表臣服。
對於這種識時務的諸侯,李淵向來不吝封賞,將義安郡改成潮州,龍川郡改成循州,封潮州刺史,依舊統管二州。
武德五年,李淵再次封賞,設定循州總管府,命楊世略擔任循州總管,轄循州、潮州以及韶州等三州,後總管府改成都督府,便是循州都督府。
李世民掌權後,廢循州都督府,所轄循州、潮州、韶州均歸於廣州大都督府,
至此,廣州大都督府作為天下四大都督府之一,統轄廣、韶、潮、循、端、封、宋、洭、建、齊、威、扶、義、勤等十四州。
本來應是十五州,只是月前,瀧州刺史府已經升格成為瀧州都督府,轄瀧、銅、南扶等三州。
當時,這只是廣州大都督府的轄地,至於高衝最大的官銜依然是嶺南經略使,整個嶺南九府,全部隸屬於經略府,這才是高衝執政嶺南最大的權柄。
楊世略曾經是循州都督,循州屬於下州,循州都督位列從三品,現在調任大都督府長史,同樣位列從三品,看起來屬於平調,但實際上這對於楊世略而言,可謂是莫大的榮寵。
大都督府長史作為大都督的左膀右臂,統領十四州,再者說,楊世略現在兼任循州刺史,潮州、循州等地本就是楊氏的傳統勢力範圍,所以說楊世略不僅沒有失去任何權力,反而一步登天,對其他十四州也有治理之權。
“楊世略,見過經略使”,楊世略還是一如既往的寡言少語,見高衝車駕到來,立即整理衣冠,上前拜道。
高衝翻身下馬,迎上前來,“楊帥不必多禮”,然後拍打著楊世略的肩膀笑道:“一別經年,楊帥愈發雄壯啊”。
“經略使面前,不敢稱帥”,楊世略忙是謙遜道,“五年不見,經略使風采更勝往昔啊”。
高衝一怔,繼而朗聲大笑,“你這位威震東南的俚帥,言語表達也是更甚往昔啊”。
眾人聞言紛紛大笑。
這個楊帥便是楊氏俚帥的意思,俚人的部落首領稱帥,首領楊氏,便稱楊帥。
只是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帥這個字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所以高衝聽到那一句,“在你面前,不敢稱帥”,心情真是有些奇妙。
隨後一眾屬官上前見禮,輪到一名中年文士時,高衝一頓,“我來時,途徑高州,汝叔父對你評價頗高啊”。
“下官慚愧,叔父愛護之心,銘感五內”,這名中年文士立即躬身回應。
他正是廣州司馬馮遊,字子猷,他的父親便是當年戰死在廣州的馮魂,馮魂便是冼夫人的嫡長孫,也就是馮盎的嫡親大哥。
隨後看到另一人,高衝眼神中有些詫異,點頭讚道:“王參軍好相貌”。
廣州兵曹參軍王萇聞言一怔,他也是沒有想到高衝竟然評價他的相貌,繼而笑道:“皮囊而已,遠不及經略風度威儀”。
這王萇身長八尺,身材勻稱,一身官袍襯托得凜凜一軀,雖然已經年過四旬,但是風度翩翩。
若非高衝提前有過了解,任誰也想不到,這麼一位儒雅文士,竟是一名俚人。
更令人驚奇的是王萇之父便是前隋開皇年間反隋的廣州俚帥王仲宣。
王仲宣死時,王萇尚且年幼,一般俚僚叛亂,朝廷也不會斬草除根,王仲宣死後,王氏也沒有遭受清算,只是難免沒落,沒想到數十年後,作為王仲宣之子,王萇依然出仕,並做到兵曹參軍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