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即便高衝有意插手中南半島,顯然也是鞭長莫及。最能干涉這事的交州都督李壽選擇裝聾作啞,只能等將來穩固嶺南後,再作打算。
好在現在的官驛已基本完善,只要沒有人為干預,傳遞訊息還是不慢的,高衝在博白城等候聖旨的第三日,便是收到旨意。
對於李世民的大手筆,高衝已是見怪不怪,只是將其他屬官給驚到了。
嶺南經略使、廣州大都督、冠軍大將軍,兼廣州刺史、市舶使,燕國公。
這諾大的名頭全部屬於眼前這位年輕人,仔細一想,高沖和聖人同齡,今年不過二十七歲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眼見李世民基本上按照他的請奏安排眾人,高衝也是徹底放心。
經過時間證明,寧純絕對是忠心耿耿,他即便是拋棄宗族,他也不會反叛朝廷,這是他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而盧南年輕有幹勁,熱衷於功業,再有其父盧德用以身作則,其忠誠毋庸置疑。
至於龐孝泰、莫仲文等人,除非朝廷勢弱,不然他們也沒有背棄朝廷的道理。
本來先前心裡隱隱有些擔心,冒然索要寧氏三分之一的海船,寧純或許心有不滿,但是現在看來,李世民不吝封賞,直接讓他接管寧長真的職務,升任欽州都督,想來寧純也沒有二話。
只是高衝敏感的察覺到未來朝廷可能對於爵位將要嚴控了,不僅是因為先知先覺,更是出於朝廷近年來對爵位的控制。
此次嶺南大亂,寧道明反叛,攻打姜州,寧長真固境自守,並且遣人進駐越州,另有羅州談氏進攻高州,最後事情平穩後,在這場紛爭中竟然只誕生一個五品的開國縣男的爵位。
也就是南尹州都督府長史盧德用,平叛加安撫有功,爵封東羅縣男,盧德用早在高衝招撫嶺南時便積極投效,至今不過縣男之爵。
而這一次寧純升任欽州都督,但並沒有進封任何爵位,還有龐孝泰兄弟,一個刺史,一個統軍,沒有任何爵位在身。
這種情況若是放在武德初年,寧純身為都督,即當時的總管,少不得一個國公之爵,少說也是郡公。
至於龐孝泰,一州之地,更是當地大酋長,那起碼也是縣公起步啊,當年寧長真伴隨楊廣北征高句麗,南伐林邑,最終爵封欽江縣公。
只是從武德末年開始,朝廷對於爵位的控制也越來越嚴了,到後期更是如此,對於爵位的控制更加嚴格。
在原本軌跡上,薛仁貴大敗九姓鐵勒,赫赫威名,最終也只是平陽郡公,裴行儉威震北疆,最終爵封聞喜縣公,高侃生擒突厥車鼻可汗,東征高句麗,最終爵封平原郡公。
現在已經開始有這種勢頭,不過高衝已然是國公,在大唐政局穩定時期,他這個國公之爵,已經到頂了,除非……
高衝搖頭一笑,拋卻雜念,直接安排田陽明等人收拾行囊,準備啟程。
這一次,新任番禺軍府的統軍龐孝節也將同行。
不出意外的話,將來廣州的軍權在於龐孝節,市舶司的海貿在於田陽明。
這兩人一文一武,將是高衝在廣州的臂膀,至於秘書處,依舊是那四位少年。
龐孝泰率領一眾屬官恭送高衝車駕離境,水鳴軍府的統軍劉衍昌也在其中。
看著高衝前呼後擁千餘人浩浩蕩蕩前行,打出的旗號甚是駭人,經略使、大都督、大將軍,劉衍昌心裡也是七上八下。
他其實和龐孝泰也是一類人,並無多少野心,對朝廷也沒有反心,只是前提是朝廷勢大。
一旦出現寧長真那樣威震嶺南的人起兵造反,如龐孝泰、劉衍昌這等人,顧忌身家性命,一定是乖乖響應,絕不敢有“平叛”之心。
劉衍昌也是聽到寧道明兵敗身死,他才敢領兵入城,殺害白州司馬龐大紀。
只是看到現在高衝如此威勢,劉衍昌心中不禁犯起嘀咕,朝廷僅憑他這一封似是而非的舉報信,真的會處理高沖和龐孝泰嗎,這一點劉衍昌心裡也是沒譜。
“倒老,經略使就這麼走了?”龐孝泰身邊的人一臉茫然,“那劉家……”。
龐孝泰煩躁的擺擺手,“經略使既然未做安排,那一定是有他的用意”,轉頭看見另一邊臉色陰晴不定的劉衍昌。
龐孝泰心裡再次泛起恨意,狠狠地瞪他一眼,終究還是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