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孝泰這個人總的來說,骨子裡尚有幾分忠義,他不同於李光略,李光略是性格怯懦,導致他不敢生事,所以遇到事情便作壁上觀,一心想著抽身事外。
而龐孝泰是性格柔順,不願惹事,面對寧道明的威逼,為白州的父老鄉親考慮,他只能順從,但是他心裡並不想反叛,假意迎合寧道明來攻打東羅縣,也是出工不出力。
在原本軌跡上,他雖是指揮不當,致使全軍覆沒,但他毅然決然領著十三個兒子戰死沙場,仍不失為英雄。
只是龐孝泰死後,他的親族以重金賄賂監修國史的許敬宗,不僅抹去戰敗之罪,還將龐孝泰描繪成戰無不勝的名將,其功勳甚至不下於先後滅三國的蘇定方。
在許敬宗的筆下,龐孝泰能征善戰,先後數次大勝,殲敵數萬。
本來李治感念龐氏滿門忠烈,有意追封褒獎,但是龐氏親族行賄之事曝光後,可憐龐孝泰,沒有獲得任何追封。
現在的龐孝泰不過二十七八歲的年紀,正是血氣方剛,在接觸盧南之後,當即決定“迷途知返”,配合盧南在東羅城演一場“激烈”的攻防戰,以等候援軍到來。
畢竟二人合兵一處也不過兩三千兵力,去跟寧道明硬碰硬的話無異於以卵擊石,思前想後便決定等援軍到來之後,裡應外合,一舉擊潰寧道明。
只是盧南的求援信送出去這麼久,竟是杳無音信。
正當二人焦急之時,城外山林裡的僚人來報:東南方出現唐軍,打的“寧”字旗號,約摸萬餘人。
盧南頓時大喜,立即叫道:“一定是南合州寧純來了”。
“當心有詐”,龐孝泰心裡隱隱有些不安。
“我認識寧純”,盧南直說道:“只需他來到城下,我一問便知”。
“那我必須趕快回營”,龐孝泰忽然想起來,直叫道:“萬一寧純攻我營寨,豈不是誤會大了”。
盧南一聽也是反應過來,寧純是來解救東羅城之圍,並不知道龐孝泰已經迷途知返,萬一寧純直接進攻龐孝泰大營,那真是誤會大了。
當即說道:“我這就親自出城,找寧純說明”。
二人不敢耽擱,一同出城,龐孝泰自回營寨。
盧南僅率十餘名隨從,來到河邊便是止步,他可不傻,萬一來者不是寧純,亦或是有詐,那他這十餘人上前豈不是送死,立馬河邊,一旦有詐,也可以迅速奔馬回城。
不多時,山林那頭,迎著落日,走出大量人馬,黑壓壓的一片,看不真切,但是那高高舉起的“唐”字大旗顯得格外顯眼。
“使君”,探路的斥候迅速回到中軍,“前方河對岸有十五騎,駐馬眺望我軍”。
中軍拱衛著一名白麵短鬚的文士,這人正是南合州刺史寧純。
寧純聞言不由得驚詫,略一思索便下令道:“上前看看,左右兩翼注意警戒”。
當即打馬上前,來到河邊。
盧南一見那來到河邊的白衣文士,便是大喜,呼喊道:“可是南合州寧使君?”
“本官寧純”,寧純眯眼看著,他並不認識這人,“你是何人?”
“下官東羅縣令盧南”,盧南立即下馬遙遙一拜,“敢問寧使君此行,可是解我東羅之圍?”
寧純疑惑不解,當即便是呵斥道:“你真是盧縣令?”
盧南見狀當即便是命人奉上印信查驗。
正當這時,另一邊響起噠噠的馬蹄聲,寧純立即下令列陣迎敵。
盧南見狀顧不得許多,趕忙渡河,“寧使君且慢……”。
片刻後,寧純一臉驚愕看著眼前的龐孝泰和盧南二人有些不敢置信,“所以,盧縣令你是說龐使君這段時間並未攻城?”
盧南直點頭,苦笑道:“我等在此故作僵持,日夜期盼援軍到來”。
寧純緩過神來也是佩服不已。
眾人當即進入東羅城,龐孝泰也不猶豫,直接將麾下兩千白州僚兵領入城內。
此時,小小的東羅城,總人口不到萬人,但已有一萬三千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