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道明這麼好騙?”盧南一臉不可置信。
“他現在每日醉生夢死,沒心思深究這個”,壯漢下定決心後便是變得剛毅起來,“只要有援兵,一定可以將其擒殺”。
盧南只得應著,再次囑咐道:“一切聽從龐兄做主,只是龐兄勿要忘記,你是大唐的刺史,你是白州僚人的大首領,如果附逆反叛,只有死路一條,還將連累親族”。
壯漢聞言慍怒,瞪他一眼,“某家曉得,自不用你說教”。
原來這壯漢是白州刺史龐孝泰。
若是高衝在此,一定敬酒三杯,略表敬意。
龐孝泰出生於白州博白縣南三十里的將軍洞,當然將軍洞這個名字是在龐孝泰死後,當地民眾為紀念這位忠勇報國的英雄將軍而命名,現在只是一處無名山洞。
史載龐孝泰是“南州大首領……”,武德四年,析前隋合浦郡設定南州,治所在博白縣,武德六年改南州為白州。
龐孝泰便是白州僚人的首領,這個人長相威武,身材雄壯,然而性格有些複雜。
高衝招撫嶺南時,龐孝泰隨嶺南各地豪酋一同歸附大唐,授任白州刺史,他對待白州鄉人非常和善,一身正氣,從不收受賄賂,將白州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算得上是安居樂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寧道明慫恿欽州寧氏大酋長寧長真反唐,然後率先在越州打著寧氏的名號起兵,通傳附近州縣,對他們威逼利誘,白州距離越州不遠,自然也是寧道明重點招攬的目標。
龐孝泰本不想反叛,只是欽州寧氏在嶺南的威勢實在太強。
整個嶺南,東有馮氏,西有寧氏,周邊俚僚部落基本上以這兩家為首。
寧道明在信中表明,若是龐孝泰不願響應起兵,便將發兵攻打白州。
龐孝泰看著安居樂業的家鄉,實在不忍,礙於寧氏威勢,只得附從,主要也是白州過於弱小,整個白州五縣也不過五六千兵力,其中過半是龐氏僚人。
龐孝泰臣服後,然後寧道明便命他攻打東羅縣,龐孝泰只得假意配合,東羅縣令盧南也是聰明人,很快看出龐孝泰的真意,二人當即暗中結盟。
只是二人兵力太少,加起來不過兩三千人,而寧道明打著欽州寧氏的威望招攬兵馬,再有高州馮暄等人的支援,駐兵封山城,兵力已近五萬,二者相差懸殊,實在不能正面抗爭,便只能一邊敷衍寧道明,一邊向南尹州求援。
誰知道南尹州李光略竟然也是畏懼寧氏,有意封鎖訊息,不敢來援。
龐孝泰心底尚存一絲忠義,不願附從反叛,但說到底還是因為他這個人有些怕事,不願意惹事,相貌雖然粗獷,然而性格非常柔順。
在原本軌跡上,龐孝泰跟隨寧道明起兵反叛,攻佔姜州,隨後南合州刺史寧純發兵平叛,擊退寧道明,龐孝泰降唐,李世民赦免其罪,依然授其白州刺史,此後十餘年,龐孝泰一直在家鄉任職,政績斐然。
直到貞觀後期,李世民發兵攻打高句麗,徵召龐孝泰入朝,拜水軍總管,龐孝泰從登州渡海直達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只是因為前線戰局焦灼,龐孝泰在敵後不敢孤軍深入,只得無功而返,實為一大憾事。
再到高宗顯慶五年,李治拜龐孝泰為左驍衛將軍,率領嶺南兵馬,跟隨蘇定方滅亡百濟,次年,拜沃沮道行軍總管,再徵高句麗。
龐孝泰奉命率領白州鄉里子弟兵五千餘人駐兵蛇水,結陣自守。
高句麗宰相淵蓋蘇文見龐孝泰所列陣勢,便對左右笑道:“以陣觀人,唐將怯懦畏戰,全軍壓上,一戰可滅”。
隨即以絕對優勢兵力進攻,龐孝泰全軍覆沒。
戰敗時,部將勸龐孝泰突圍投奔平壤道行軍總管劉伯英。
龐孝泰舉刀悲呼,“我伏事國家兩代,過蒙恩遇,高麗不滅,吾必不還,伯英何必救我?又我將鄉里子弟五千餘人,今並死盡,豈一身自求生邪?”
龐孝泰力戰殉國,他的十三個兒一起壯烈犧牲。
龐孝泰殉國後,其部屬遵其遺囑“泰生於白州,死當歸白州”,將其頭顱取下護送回白州,安葬於白州博白縣雲飛嶂,受後人敬仰。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