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接過一看,只見一張絹布上面寫著:“若胡酋索要糧草,需以牛馬羊來換……”。
二人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到笑意,李績嘆道:“攸之這眼光實在長遠,早就想到這一點”。
在草原上,遇到今年這樣的寒冬,白毛風肆虐,遊牧民族的牛馬羊很多都會凍死,草原上白茫茫一片,沒有牛馬糞以及草木生火,沒有新鮮的馬牛奶乳,更沒有多餘的鹽巴去醃製那些凍死的馬牛羊。
所以每到冬天,便是遊牧民族最難熬的時候,特別是今年這樣的極端嚴寒天氣。
不要以為草原上的冬天,只需要吃那些凍死的牛羊就可以,實際上在這個時代,冬天草原上物資的匱乏是全方面的,沒有保暖的衣物,沒有生火取暖的物資,一個冬天過去,凍死的牛馬羊以及牧民便是不計其數。
李績剛剛聽到阿會蘇支的話後,便是想到用牛馬羊來換,如果說米麵等糧食,現在大唐也是稀缺,但是鹽巴、柴火、衣物等物資,就沒有那樣稀缺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白災越來越嚴重,契丹等部落可以用他們的牛馬羊來換取大唐的鹽巴、柴火以及衣物等物資,有了鹽,凍死的牛羊就可以醃製,有了柴火,就可以生火取暖烤肉,有了衣物,就不怕凍死。
這對於雙方來說,互通有無,百利而無一害。
劉弘基當即上前,將這一互通有無的策略提出,不出所料,大賀摩會等人很是高興,沒有任何的牴觸情緒。
反正對於他們來說,那些牛馬羊再過半個月,也將凍死,不如來換取一些鹽巴、柴火以及衣物,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物資。
雙方一拍即合,劉弘基、突地稽等人立即下令轄地內,準備大量的鹽巴、柴火等物資,雙方定於十天後在薊門關外的幽州臺進行交易。
營州、幽州、燕州等地全部臨海,並不缺少鹽巴,而茫茫燕山連綿千里,冬天草木凋零,更是不缺柴火。
突利火急火燎的趕回幽州牙帳,唯恐後方起火,結果回到幽州後頓時傻眼。
契丹那些部落不僅沒有反叛,反而對他這位小可汗愈加恭敬,主動進獻許多牛羊,還有鹽巴、衣物等稀缺物資。
然後劉弘基更是聲稱奉李世民之命,派人給突利送來一些過冬物資,以表兄弟之情誼,也是鹽巴、柴火這些大唐並不缺少的東西。
突利看著堆積如山的柴火,還有那些鹽巴,當場愣住,扭頭看向弟弟阿史那結社率,忽然問道:“我讓你在牙帳守家,你做什麼了?”
結社率一臉茫然,“我……外面天寒地凍,我都沒出過牙帳”。
隨後結社率上前高興的抱起一捆柴火,“這可是好東西啊”。
突利沉默良久,然後便是咧嘴笑起來了,這應該就是李世民兄長的饋贈了,正是草原急缺的物資,應該是李世民兄長為感謝他退兵的贈禮,就連依附於大唐的粟末靺鞨也進獻一些物資給突利,這就讓讓突利小可汗感到興奮。
頡利回到定襄城的牙帳後,前思後想,終於覺得有些不對勁,但是已經錯過最佳時機,頡利雖是憤怒,也是無可奈何,只得將怒氣發洩到漠北的一些部落,以及東部的突利身上。
突利自不必說,一直以來對頡利便是口服心不服,而這次頡利領兵南下,漠北的拔也古、同羅等部落受災嚴重,便拒絕向頡利進獻過冬物資,頡利大怒,決意等白災過後便領兵北伐。
草原上白毛風依舊肆虐,牧民挨餓受凍,不少人哆哆嗦嗦的縮在帳篷裡啃食著冰冷的肉乾,馬牛羊等牲畜死傷無數。
貴族們依舊在大帳裡載歌載舞,熊熊燃燒的馬糞牛糞烘得帳裡暖洋洋,熱乎的馬酪酒,烤得滋啦冒油的牛羊肉,使這群貴族們完全忘記他們的子民正在受苦受難。
與此同時,大漠西部的局勢也是異彩紛呈。
北齊天保三年,突厥族首領阿史那土門橫空出世,一舉戰勝漠北的柔然、鐵勒等族,在漠北建立橫跨數千裡的突厥汗國,稱號伊利可汗。
突厥汗國建立不久,伊利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室點密,奉命征伐西域。
耗時十餘年,阿史那室點密征服天山南北,室點密受封突厥汗國的西部小可汗,其地位僅次於大可汗。
阿史那室點密將汗庭建立在龜茲北邊的三彌山,這個時候,依舊是統一的突厥汗國,室點密這位小可汗依然受大可汗統轄。
直到阿史那室點密死後,其子阿史那玷厥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