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弘基深深看一眼在座的數名胡酋,終於是滿意的點點頭。
“劉都督,我這便上表朝廷,請求歸附”,老於世故的阿會蘇支心領神會,立即出列拜倒在地,“請大都督收容”。
大賀摩會等人對視一眼,紛紛下座拜倒,“請大都督收容”。
事到如今,他們再不會猶豫,只怪東突厥對他們壓榨太狠。
若在先前,他們還懼怕突厥報復,但是頡利這一次聲勢浩大的進攻長安,結果無功而返,這使得頡利可汗的威望大跌,原來,東突厥汗國也不是表面上的那樣厲害。
然而當諸位胡酋請求內附的時候,劉弘基竟是搖搖頭,含笑說道:“你們不是臣服大唐,而是臣服於粟末靺鞨”。
突地稽聞言咧嘴直笑,關於這一點李世民已經跟他下達密旨言明,這也正是高衝的謀劃,正所謂草原上的事便由草原部落解決。
現在時機未到,大唐不適合開啟國戰,一旦契丹等部落直接在明面上歸附大唐,必將徹底激怒頡利可汗,而大唐也將承擔破壞盟約的名聲。
到時候契丹等部上書歸附,激怒頡利可汗,打也不是,大唐國力不足,但更不可能拒絕接受契丹等部,所以這個概念只需要轉換一下即可。
今年苦寒,契丹等部難以生存,便依附於營州的粟末靺鞨,這在弱肉強食的草原上實屬正常,一如先前,契丹等部依附於突利小可汗,然後突利小可汗依附於頡利可汗一樣,層層歸屬的關係,本身突厥汗國便是部落聯盟。
至於頡利可汗降罪於粟末靺鞨,那就更加簡單,突利小可汗志大才疏,自詡名士,向來好名,先前幽燕軍演之時,突地稽在高衝的授意下便有意接觸突利,到時候假意附從突利,自有突利在前面抵擋來自於頡利可汗的怒火。
大賀摩等人聞言頓時明悟,當即便對突地稽行禮拜見。
突地稽心中大喜,沒想到他粟末靺鞨也有今天,可以得到契丹等部臣服,但是突地稽並沒有得意忘形,他很清楚契丹等部並非是真心臣服於粟末靺鞨,是臣服於他背後的大唐。
也正是這個思想覺悟才使得突地稽這一生善始善終,富貴一生,得享高壽。
等拜見突地稽過後,大賀摩會看了看劉弘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色。
劉弘基見狀便直接說道:“大賀酋長有話直言”。
大賀摩會略一遲疑,便是說道:“今年草原白毛風格外厲害,族人已經支撐不了多久,可否請求朝廷救濟一些物資?”
劉弘基聞言眼睛一眯,這也在情理之中,這些部落背棄突厥,暗投大唐,一方面得益於突厥對他們的剝削,一方面便需要大唐賜予他們一些好處。
“大賀酋長放心”,劉弘基和煦笑道:“爾等既然已經歸附大唐,便是大唐的子民,我已上書朝廷,請求調撥糧草,賑濟各部災民”。
說這些話的時候,劉弘基心裡其實是在滴血,現在大唐也窮啊,糧價居高不下,但是沒有辦法,若只是支援一些物資便可以贏得這些部落的臣服,那也是相當划算。
大賀摩會大喜,立即拜謝。
這時,劉弘基忽然想起高衝當時給他預留的錦囊,當時高衝說等契丹等部臣服之後,再開啟錦囊。
劉弘基不敢耽擱,當即命人取來錦囊,眾人不明所以,見劉弘基沒有說的意思,便各自談論。
突地稽捻鬚笑道:“你們要感謝大唐皇帝的恩賜,不然今天嚴冬可就難捱了,你們空守著那些牛羊也只有忍飢挨凍的份”。
見突地稽“小人得志”的神色,阿會蘇支等人也不拆穿,紛紛點頭應諾。
“突地都督說的是,可惜那些牛羊,再過半個月又該凍死大半了”。
上首李績正在跟任瑰聊天,他們二位是奉命來鎮場壓陣,不經意聽到阿會蘇支的話,李績心裡一動,當即來到劉弘基耳邊細語一陣。
劉弘基聽後眼睛一亮,二人當即低聲商議。
這時,隨從已從後衙取來錦囊,劉弘基拆開一看便是愣住,當即遞給李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