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奪取梁山鎮,並不意外,本來唐軍就雙倍於叛軍,更何況還是以精銳襲擊輜重兵,其結果早在預料之中。
至於張夜義和田陽明二人,一個是經驗豐富的勇將,曾以八百水軍破洛城,只可惜氣運不好,一直沒有機會展現才能,以致於籍籍無名,當然,初唐名將輩出這也是一個方面。一個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黔中大都督。
如此二人統軍,小小的梁山鎮不足為慮。
接下來的一切便如同二人所料,不知情的叛軍運糧隊沿江而下,照常在江岸停靠,張夜義親率已經收降的叛軍親自前往迎接。
待叛軍全部靠岸後,便是發動攻擊,不明所以的叛軍運糧隊慌亂失措,不多時便被全殲。
面對如此巨量的糧草,張夜義二人有些犯難了,田陽明建議一把火燒了,亦或是全部推到江中餵魚,但窮苦出身的張夜義如何捨得,當即反對。
最終二人合計著將糧草運到一個偏僻地方藏起來,只要不落入叛軍手中即可,戰後再將其取出即可。
然後在田陽明的故意宣揚下,江淮叛軍的糧草被劫的訊息迅速傳開,雙方收到訊息自是表現不一。
高衝率軍來到對岸,命令嗓門大計程車卒用江淮話高聲呼喊。
“你們已經沒有糧食了”。
“大唐天兵已經攻破丹陽,你們無路可退了”。
半真半假的話喊出來讓兩山的叛軍半信半疑,軍心頓時跌落谷底。
如此往返三日,每日都有叛軍出逃,高沖天天渡江去發動攻心戰。
馮慧亮又驚又怒,終於忍受不了,出兵驅趕,高衝兵少,且戰且退。
登上戰船後,高衝看著岸邊跳腳叫罵的叛軍若有所思,上岸後第一時間前往中軍大帳。
“大王,時機差不多了”,高衝見面第一句話便是說道:“該做準備了”。
李孝恭眼睛一亮,“攸之覺得是時候發動總攻了?”
豈料高衝竟是搖搖頭,“總攻還沒到時候,我是說敵軍差不多該行動了”。
見李孝恭不解,高衝將剛剛發生的事一一道來,“敵軍已經軍心動搖,而且糧草不濟,我猜測敵將這一兩天裡肯定會有所動作,絕不會坐以待斃”。
李孝恭聽後深以為然,當即召集眾將商議,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最終決得最大可能性便是夜襲。
夜間渡江,然後襲擊大營,江上行船無聲無息,然後靠岸發動襲擊,如今敵軍軍心動搖、糧草不濟,這極有可能。
李孝恭當即決定分兵,將一萬兵力調撥給高衝,前往左側山嶺駐紮,李孝恭親率大軍依舊駐紮江邊,內緊外鬆,等候敵軍來攻。
博望山,本是江邊一座小山,常有文人墨客登山眺望江景,直到馮慧亮駐兵於此,成為江岸要塞。
山頂原有一座小廟,如今已成馮慧亮的中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