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青林山,守將陳正通,副將徐紹宗,兵力三萬。
四人皆是江淮成名宿將,扼守江口險要之地,兵力雄壯,易守難攻。
情況便是如此,諸位有何想法,暢所欲言吧。”
眾將聞言紛紛交頭接耳。
“這大江寬闊,可不好強渡啊”。
“如此險要天險,若是強渡,必是傷亡慘重……”。
“傷亡慘重還不見得可以建功……”。
聽得眾將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李孝恭滿是笑意的臉逐漸沉了下去,因為他聽到的基本上全是消極言論。
高衝見此便是咳嗽一聲,直說道:“長江天險固然是易守難攻,但要知道,如今輔賊已是甕中之鱉,無非困獸猶鬥耳,聽聞齊州李總管已渡淮水,徐州任總管已克復揚州全境,輔賊所依賴的不過是這丹陽一隅之地,有何懼哉!”
“攸之所言甚是”,李孝恭拍桉叫道,“天命在唐,本王即便是耗,在此拖住輔賊大軍,其他幾路大軍亦可建功”。
高衝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託,聞言故作不滿的抱怨道:“大王可不能如此,我等在此拖住輔賊大軍,平白丟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好不公平”。
懷州總管黃君漢聞言也是嘿嘿笑道:“攸之所言極是,面對這等潑天大功,某可不願坐視不理”。
李孝恭眼底含笑,看著高衝一臉笑意,他們這配合越來越默契了。
“那依諸位看來,該如何應對?”李孝恭直問道。
眾將擰眉思索。
這時,舒州總管張鎮周試探著說道:“對岸賊軍人多勢眾,且佔據水陸天險,強攻難以奏效。
不如效彷高使君擊破陳當世之計,繞行渡江,直取丹陽,對岸賊軍見老巢危險,必定回援,而後我軍前後夾擊,必可取勝。
亦或是出其不意,直取丹陽,待丹陽一破,輔賊授首,賊軍不戰自潰”。
眾人聞言眼睛一亮,皆是驚喜道:“可行”。
李孝恭沉吟不語,並未有反應,他看向高衝,果然見得高衝也是擰眉不語,便是說道:“攸之覺得如何?”
“不妥”,高衝並未繞彎,直接否決道:“這兩件事不能這麼比較,首先陳當世所據南陵,地處宣城和涇縣之間,三地直線距離不過百里之遙,訊息傳遞迅速。
而此次有大江隔阻,距離甚遠,訊息傳遞極其不便,如此深入敵境,一個不慎便有全軍覆沒之憂”。
聽得這話,眾人覺得有理,張鎮周有些汗顏,直說道:“是我考慮不周,幸有攸之點醒”。
高衝擺手一笑,“想必大王也有想法吧”。
李孝恭點點頭,直接說道:“如今對岸博望青林二山的賊寇尚不能擊破,輔賊親領江淮精銳駐守丹陽自保。
若是冒險繞行,直取丹陽,短時間內定是難以攻破丹陽城,屆時二山賊寇緊隨我軍身後而來,腹背受敵,何其危險”。
眾將聞言亦是附和,黃君漢亦是點頭附和:“大勝在望,優勢在我,不值得如此行險”。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