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營帳後,李靖輾轉難眠,他自幼熟讀兵書,長成亦有權謀,雖是實戰經驗不多,但他心底明白,以今夜史萬寶的態度而言,將帥不和,便是此戰最大隱患。
如果將帥不和,引起內訌,那即便再好的戰術,再妙的計策,亦是於事無補。
實在難以入眠,李靖翻身起床,來到桉桌前,面色凝重,注視著地圖,隨著目光掃視。
良久,忽然面露喜色,當即坐下,提筆鋪紙。
一刻鐘後,李靖喚來隨從,“你連夜奔赴冀州,將此信親手交於冀州賈使君手中,記住,人在信在”。
這隨從乃是李家家生子,絕對忠誠,將信揣在懷中,“郎君放心,人在信在”。
“此戰,絕不能輸”,看著空蕩蕩的大帳,李靖目光堅定。
這一戰李淵對他賦予厚望,必須要贏得漂亮,他已經年過半百,若想實現出將入相的抱負,便需要珍惜每一個機會,不容有失。
想到此處,李靖轉身坐下,挑燈夜讀,繼續完善著軍陣部署。
舒州,大軍彙集於此,李孝恭給予高衝莫大的面子,親率眾將出營迎接。
“見過大王”,見得李孝恭在營門處迎接,高衝翻身下馬,快步上前行禮道:“怎敢勞煩大王相迎,折煞高衝了”。
李孝恭哈哈一笑,一把摟住高衝肩頭,“攸之就莫跟我見外了,你這一招誘敵之計,擊破陳當世三萬賊軍,解了涇縣之圍,這般了得,本王自是要親迎啊”。
眾人寒暄著入營進帳。
高衝一一打著招呼,帳中有數人他也是第一次見面,比如舒州總管張鎮周、懷州總管黃君漢等。
各自落座後,李孝恭忽的面色悲慼,重重一嘆,“決戰在即,只可惜黃州周總管不幸殉國,每每想起,心中悲痛欲絕”。
眾將聞言只得好言寬慰,高衝心中對於李孝恭亦是極其的佩服,至少李孝恭這表面功夫做到位了。
周法明殉國,李孝恭作為主帥,必定是要擔責,但經過李孝恭這一番“真情流露”。
回京之後,周法明殉國的罪過便可大大減輕,先前訓斥周法明致使其負氣而走這件事自然也是無人再提。
“好在安州李使君,本王的好友李大亮孤膽奇謀,生擒張賊,也可告慰周總管在天之靈”,李孝恭話音一轉,振奮精神說道。
在座之人很多都不知道日前李大亮的壯舉,包括高衝,聽得這話心底甚是好奇。
李孝恭便將前因後果敘說給眾人聽,聽完之後,眾將皆是驚詫不已。
“李使君乃真豪傑也”。
“孤身登賊船,何其壯哉”。
“先前聽聞李使君孤身出城,勸說突厥蠻酋退兵,某還不信……”。
眾將對李大亮誇讚不已,其中也不乏有人誇讚李孝恭有識人之明,贊其激將擒張賊,將不失為一段佳話。
李孝恭聞言眉開眼笑,這些人中便有荊州刺史高攸之,當真是無恥之尤。
李孝恭手往下壓壓,抖擻精神:“諸位,如今輔賊退守丹陽,面前便是浩蕩大江作為天險屏障。
據斥候彙報,輔賊在江岸兩座山上佈置重兵。
一為博望山,守將馮慧亮,副將陳當世,兵力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