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它可以讓愛德華獲取大部分英格蘭教士的好感,收取了一大波人心。
第二嘛,就是拉近英格蘭和新教國家的關係。
在亨利八世剛剛改革的時候,英格蘭就是新教國家的燈塔,而過一段時間後,那些國家看清了英格蘭真實面目,知道這不過是換皮不換骨而已,距離感拉遠。
這些新教國家,是一個很好的制衡法國,這個天主教國家的棋子。
這個門檻在國王的助推下,委員們很好的跨了過去。
接下來就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天主教會的法案。
其中他們對各種宗教禮儀,如聖餐禮,塗油禮,懺悔禮,甚至聖壇產的位置和牧師的祭司服裝,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更接近大陸的新教。
如採用會眾參與的禮拜儀式及公眾集體禱告儀式與牧師公開宣講。例如採用公眾參與的禮拜儀式及公眾集體祈禱,以便於牧師公開宣教,把繁瑣的彌撒儀式改為簡單的聖餐禮,摒棄天主教變體論,採用耶穌受難的象徵性意義。
一系列關於傳教和宗教禮儀的條款,被稱為《第二公禱書》,區別前面愛德華公爵主導的《第一公禱書》。
所謂的公禱書,它不是聖經,也不是取代聖經的另一本書籍。
可以說,它就是一本教你如何理解聖經,教你如何行使禮儀來參拜上帝的書籍。
《第二公禱書》的出臺,奠定了安立甘宗的基礎,也就是斷絕了與天主教之間的聯絡。
你連婚都可以結了,拜上帝的方式和法袍都不一樣,再去跟天主教套近乎就不行了。
就好比兩個雙胞胎兄弟,雖然都是一個父母生出來的,長得差不多,但是習慣和思維完全不同了,這兩個人是相互獨立的。
如果說這個時代印刷數量最多的書籍,肯定非聖經莫屬,它的普及量是最大的,每個小教堂都會有幾本聖經。
而且,神父們佈道宣教的時候,聖經是必備的。
愛德華還想,過幾年,就使用英文來書寫聖經和公禱書。
這就必定會促進英格蘭民族主義的產生。
目前的歐洲通行語言是拉丁語,文字是拉丁文,基本上每個神父都會拉丁文,不然你連聖經都讀不懂。
而等英格蘭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的時候,那麼這個國家是獨特的,必定會產生民族向心力。
而英格蘭國王,就是這個民族的最佳代表。
當然,目前用英語來書寫聖經是不合適的,它的文字和語言體系都不完整。
況且蘇格蘭和愛爾蘭都沒有完全征服,英文書寫聖經肯定通不過。
所以,只能等幾年再開始行動。目前還是用拉丁文吧!
喜歡我的大不列顛帝國請大家收藏:()我的大不列顛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