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秦淮這種專注於欺騙專家幾十年直覺的仿造師,才會從這麼刁鑽的角度去鍛造一件青銅器。
“這才剛開始雕刻,竟然就有了皿方罍的感覺。”
謝臨風先生是懂青銅器的,否則不會被選為舉牌代表。
他在湘省創辦了一家湘省藝術博物館,裡面收藏有青銅器。
秦淮全神貫注的雕刻眼前蠟模,先把神韻,骨氣展現,爾後才勾勒出雲雷紋、夔龍紋等細節。
此刻,秦淮的雕刻刀畫作一支畫筆,行雲流水的鋪開了一幅來自遠古的畫卷。
下午四點,皿方罍蠟膜宣佈竣工。
謝臨風看得目瞪口呆,黃燦燦的蠟模,配上商周時期流行的紋飾,皿方罍的神韻展露無疑,哪怕是現在,都有欺騙性了!
謝臨風先生深呼吸一口氣,靜看秦淮途好石膏模。將蠟融化掉。
為了保險起見,他堅持要求要熬夜守在模具身邊,以免出現意外。
秦淮熬不過,只能讓謝先生留在小工作室裡。
第二天。
第三天。
秦淮白天鑄造,晚上熬夜謝先生看守青銅器,白天則睡一會,又繼續看秦淮鑄造,雖然黑眼圈很重,可絲毫不覺得疲憊。
那份感情,秦淮找不到詞形容,後來才恍然驚覺:這就是民族精神。
謝先生雖然渺小,但卻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第三天下午,秦淮進行最後的做舊。
“我讓謝先生帶的湘省城外半斤黃土,拿給我罷。”
謝先生連忙找出來。他不懂秦淮為什麼要帶半斤黃土,疑惑的站在不遠處,揉了揉睏倦的面容。
“我早就考慮過仿造的問題,如果要展示仿造技藝,使用東瀛的土會有一股海腥味。
那種腥味很淡,但既然是仿造,便應該用一個個細節堆疊,當每一個足以判斷它為仿作的細節都能以假亂真時,不管什麼專家也要栽跟頭。”
秦淮一邊調製銅鏽和土,一邊向眾人解釋,這些細節時平常不會察覺的,只能靠直接,或者一點點心靈感應,秦淮欺騙的就是這一點點心靈感應。
譬如一位學渣做選擇題,明明用排除法還剩下兩個答案,但總是選錯。
這是一種定律。
基本上很少有人能逃過這一定律的無情制裁。
隨行人員和謝臨風先生七臉懵逼。
秦淮這些天鼓搗的小細節太多了!
多到令人髮指!
他們只能面面相覷,完全接不上話來,甚至連誇獎的話都不知道如何措辭。
秦淮微微一笑,用牙刷在青銅器表面刷鏽跡和泥土。
鏽跡和泥土粘在青銅器表面,會形成鏽跡斑斑的痕跡,然後再用水洗刷掉泥土,鏽跡便留存了下來。
這是燕老先生的父親所創造的做舊法,可以塗出層次分明的鏽跡,效果出眾,運用十分廣泛。
不過秦淮刷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原皿方罍身上的擦痕,爾後開始模擬那些擦痕。
總而言之,秦淮並未放過任何一處細節,哪怕細如毫毛,秦淮都吹毛求疵的仿製了出來……
喜歡技藝天王請大家收藏:()技藝天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