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謝先生的黑眼圈積得很厚,其它隨行工作人員也有不同程度的黑眼圈。
不是不想休息,而是皿方罍一日未歸,就一日寢食難安。
皿方罍仿製已經接近竣工。
不過,秦淮在細節上的把控簡直是吹毛求疵級別的。
有上百個玄而又玄,看起來似乎對鑑定沒有任何影響的細節,也都在秦淮處理之列。
這一個個細節說不上影響多重,但上百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揉在一起,那就完全看不出真假了。
……
“結束。”
秦淮站起身,仔細擦乾淨手指。
至於皿方罍仿品,則是任由觀看。
“真的太像了,仿品身上還有手摸得透亮包漿的痕跡。赫然有種被收藏了許久,被一次次驚歎、把玩的滄桑,這是怎麼仿造出來的?”
“簡直驚為天人。這種程度的技藝能把牢底坐穿。”
“原來是超級大師,所以才對高岡一田的倨傲顯得毫不在乎。高風亮節,高,實在是高。”
秦淮聽著這些人的尬吹,老臉一紅。
可能他們也找不到詞語來形容了。
那讓人不明所以且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且念念難忘的仿品。
真的找不到形容詞來描述。
“幫忙運到高岡一田別墅。”
秦淮讓隨行人員蓋上幕布,然後小心的運走,皿方罍器身只有63.4㎝,相對來說並非巨型青銅器。
當初古董商能夠抱著器身逃之夭夭,可見它的重量。
不過在青銅罍器中,它卻是現今出土的,當之無愧的第一重器。
“我建議你到了地方直接拍攝。”
秦淮跟攝影師直接說。
“可是……”
攝影師被秦淮的提醒嚇得肝顫,如果直接拍攝的話,就是現場直播了,倘若,高岡一田辨別出了仿作怎麼辦?
要在眾目睽睽之下灰溜溜的回國嗎?
這種事情,當然是百分百確定能夠迎回時,再轉接電視臺進行直播。
攝影師對於青銅器瞭解不多。
雖然秦先生的仿造驚豔無比。可秦先生的‘名氣’終究不如高岡一田。
畢竟高岡一田在外國博覽會上拿過金獎。
而秦淮什麼獎項都沒有。
因此總覺得有些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