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作品,必須等一個明媚的晴天,擁有一個不染塵垢的好心情時才能動手。
就好比古人常常流觴曲水,賞美景賦詩,而傳世名作如黃鶴樓記,如蘭亭集序,如岳陽樓記,如滕王閣序,都是在‘逸興湍飛’的情況下完成的。
心情不好莫碰刀,免得褻瀆了一塊璞玉。
是以秦淮沒有立即雕刻,而是選擇先沏幾壺茶。
古人常稱茶為‘醒鄉’。
這是有道理的。
泡茶時,精神須得格外集中,置茶、煮水、添炭、沖泡、品飲……
整個過程中,不斷鍛鍊耐心和專注,一分一秒中,不知不覺中,心便能隨著呼吸靜下來。
所謂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不管是千秋大業,還是萬丈紅塵,終究抵不過三杯淡酒、一壺清茶的滋味。
一杯酒,醉死萬丈紅塵,一杯茶,沖淡千秋大業。
紅塵俗世,也就在一盞一杯的沉浮間,變得無關緊要了。
心靜了,茶也喝撐了,秦淮和商雅收拾茶具下樓。
……
吃罷午飯。
秦淮鑽進書房內,書桌上放著寧致遠送來的玉料。
伸手輕輕摩挲。
玉質細膩如脂。
手感出奇的好。
一般上等的羊脂白玉玉表面都有細小的‘毛孔’,雖說有毛孔,但實際上,人類肉眼是看不清這些毛孔的,必須藉助放大鏡才能看見。
故而這些毛孔並不影響把玩觀賞,甚至還給美玉增添了一絲生命氣息。
讓人忍不住將其聯想成嬰兒或絕世美女的肌膚。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古代才會有重度戀玉癖的玉痴每天抱著美玉睡覺。
那是真的只蹭蹭不進去。
……
秦淮一寸一寸的撫·摸著玉料,就像在探索出浴少女的身體。
探索她的胴…體與浮凸曲線,感受她當時是如何被水流沖刷的,她曾經在水下如何呼吸……
儘管如此說來比較玄,但秦淮的確在用心、用觸覺去度量。
他有著對世界細節異常的敏感,有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也有著明察秋毫的想象力,疊加起來,在腦海中復刻了這塊玉料的細節。
‘這是一件入世作品。‘
秦淮首先下了定義,因為要兼顧立擺和臥放,必須計算落刀的角度必須有立擺和臥放兩種情況,使得一片刀痕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