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部分研究,東部戰區實驗室也有做過,他們也分析過變金是由哪些金屬組成,但是發現金屬種類很多,且雜亂無序,不好判斷。
但是科學院卻找出了其中的規律。
陶仲陽道:“結合元素週期表,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金屬基其實是放射性元素組成。而越是強大的進化個體,其金屬基的組成金屬,就越是活躍,半衰期非常短暫,越難以單獨存在。”
金屬元素很多,在元素週期表中,高達八十多種,且還在不斷的被發現或者被創造出來。
有很多金屬元素,是難以單獨在自然界存在,而是人為創造。而放射性是部分金屬元素的特質,放射衰變可以成為另外的金屬元素,然後繼續衰變,直到成為穩定的元素,譬如鐵元素。
金屬基的基礎就是放射性元素,並且可能是一個衰變系的放射性元素。
自然界中人類已知四個衰變系,鈾系、釷系、錒系,加上人工衰變系錼系。每一個系包括若干核素,每一個核素透過放射性衰變不包括自發裂變)轉變為下一種核素,直至形成一種穩定核素。
譬如鈾系,從238u貧鈾)開始,經過14次連續衰變而到達穩定核素206pb鉛206,鉛的穩定同位素之一)。
目前尚不知道金屬基是什麼衰變系。
但按照基因替代衰變理論,越是強大的進化個體,金屬基的核素組成就越是源頭。
“所以我們大膽假設,v0的時候,金屬基完成替代碳基的過程,從v1開始,金屬基將開始編譯生命,這就是金屬生命的由來。”
“同時金屬基的衰變系位置,決定了天賦的強度。舉例說明,你的金屬基組成,可能是234th釷234)一個級別,別人的金屬基組成,可能是23a鏷234)一個級別,234th衰變成23a,所以你是源頭,核素位置在前面,天賦強度大。”
沈聰對於放射性研究過,畢竟活性也是一種輻射,源自於金屬的輻射。
所以他抓住一個關鍵:“衰變可逆?”
“按照熵增原理,正常情況下,衰變不可逆。實驗室環境中一般都是透過元素定向轟擊,得到衰變系靠前的核素,不過代價非常高昂,耗費能量巨大。而活性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能夠讓衰變逆轉的現象。”
陶仲陽越說越激動:“這裡要說到元氣波動法,這門技術,其實就是人為讓衰變逆轉的方式,藉助活性波,實現了自然界不可能的現象。也就是說,現在的物理,已經打破了熵增原理。”
另一位頭髮花白的專家插話,感慨搖頭:“熵增原理已經打破,能量守恆不知道會不會被打破,我們認知到的宇宙,已經徹底改變了。”
接著,幾位專家們開始一起搖頭。
不是我們跟不上,是世界變化太快。
沈聰也跟著點頭,確實,世界變化太快,不過很快他又搖了搖頭:“那麼,什麼是熵增原理?”(未完待續。)。
喜歡重卡戰車在末世請大家收藏:()重卡戰車在末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