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原理你可以這麼理解,在一個孤立條件下,能量從其它形式轉化為熱量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有一種論點,把宇宙也看作一個孤立系統,認為宇宙也在不斷熵增,不斷擴大下去,最終只剩下熱量一種能量,這叫熱寂理論。”
熱寂理論是宇宙的預測結果之一,若干年後,宇宙熵值達到最大,寂靜一片,除了量子之外,別無所有。所有的地方,能量都是一樣高,沒有差別,沒有運動,死水無波,所以叫做熱寂。
這項理論源自於對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的研究,熱二就是熵增原理。
從有序到無序就是熵增,不僅僅是物理上的理論,自然界也適用於此。新衣服弄髒比弄乾淨要簡單得多,砸一臺電視比造一臺電視簡單,戰爭的破壞總要比秩序下的建設來得更加簡便。
專家們的解釋深入淺出,沈聰大致是懂了。
“那麼是不是說,本來按照熵增原理,宇宙過個多少年就熱寂了。現在打破了熵增原理,意味著宇宙不再會熱寂,這不是好事麼?”
“怎麼說呢,熱寂理論本來就有頗多質疑,對於宇宙我們人類的認識太少,不好說。”陶仲陽嘆著氣道,“熵增原理是物理學的基礎之一,涉及到時間、宇宙等等太多體系。打破了,我們這些老頭子,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另一位頭髮花白的院士則安慰道:“新發現新挑戰,這樣的世界,也是有樂趣的。”
這時候旁邊一位年輕的研究員,插話道:“院長,我還是堅持熵增原理未被打破,元氣的獨特運用,雖然逆反了衰變過程,但是並不一定就是孤立狀態,一定有外界我們尚未知曉的能量來源。”
陶仲陽並未因為別人的質疑而生氣,相反很欣慰的說:“小邵,你的猜測也是有一定道理,雖然科學院在大方向上,無法為你的研究提供太多資助,但是希望你不要因為條件簡陋而放棄自己的堅持。”
“院長您放心,我一定會更努力研究!”
沈聰皺了皺眉:“你叫小邵,你說的又是什麼情況?”
“黃老闆,聽說您是最強大的機師,額,鐵人,您能配合我做一項研究嗎?”小邵不僅沒回答,反而向沈聰提出了請求。
“先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我是反對宇宙熱寂的一員,我認為宇宙並非是孤立的體系,從宇宙大爆炸以來,肯定有外界的能量在推動宇宙的膨脹加速……而金屬基的衰變逆轉,也並非是自發的熵減,而是元氣從外界獲得能量,作用於這個系統變化,總體上依然是熵增。”
接下來,科學院眾人,就圍繞著金屬基衰變逆轉,到底是熵增還是熵減,各抒己見。
沈聰默默聽著,不明覺厲。
其實他到現在還不懂什麼叫做熵,感覺是個很高大的名詞,沒辦法,他高中沒畢業,算是半個文盲。
自學了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但是對於更高階的物理學、化學理論,那就無能為力了。
不過這不妨礙他忽略那些難度很高的辯論,抓住其中的細微環節:“我感覺小邵說得對,金屬基的衰變逆轉,確實並非孤立改變,《進化學》中記載了天賦提升的辦法,吞噬同類鐵核、火種碎片照射,還有你們的元氣波動法,都是外界的能量刺激,而非自發。”
他個人覺得是這個刺激,就是火種能量。
不過一名研究員似乎對於沈聰的問題,表示不屑:“一切事物的發展,都包含能量守恆和熵增原理,衰變釋放的能量,與刺激所得的能量,並不守恆。”
……
被鄙視了,沈聰並不在乎。
別人的看法他從來無所謂,他只是想從這裡獲得資訊,如果這群手無縛雞之力的研究人員,能夠給他提供充足的資訊,他們就是有價值的,值得沈聰重視的,些許態度,不值得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