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vrx的兩個萬賞!
——————
科學院的研究很豐富,從活性波到物種分佈,從進化起源到未來演變,都有涉及。不過研究更多的還是進化本身,尤其是人類的進化。
沈聰看得很投入。
東部戰區以南國華為首,提出了金屬汙染模型,破譯進化的秘密。臨時政府則提出了基因替代衰變理論,同樣是統籌整個進化體系。
基因替代衰變理論,是一個設想中的理論,大致的理論是說。
活性從流星墜地後釋放,真正改變的是dna的組成部分——脫氧核糖核酸,核酸有四種含氮鹼基,不同序列組成了整個dna,可以完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
在被活性刺激後,四種含氮鹼基的基礎——鳥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腺嘌呤,被金屬替代。
鳥嘌呤的化學式是c5h5n5o,腺嘌呤的化學式是c5h5n5,胸腺嘧啶的化學式是c5h6n2o2,胞嘧啶的化學式是c4h5n3o,可以看得出,其中含有“c”碳元素、“h”氫元素、“n”氮元素,“o”氧元素。
因為有碳的組成,所以大部分地球生命都被歸類為碳基生命。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進化者的新陳代謝非常快速,而且是全身的細胞都在新陳代謝,最初是從魔核、也就是你們說的金核開始,這種新陳代謝,從一開始可能就已經將所有屬於碳基的dna,同化、替代為金屬基。”陶仲陽在一旁加以解釋。
dna的編碼,構成了整個生命體。
當dna被獨特的金屬替代後,編碼得到的產物,自然是金屬結構。
“你們不是把進化分為v0、v1、v2嗎,結合我們的理論,v0其實是dna替代階段……我們推斷dna與活性是有很大的關係,具體什麼關係因為裝置有限,無法判斷,但是你們說的天賦,絕對是金屬替代後dna所決定。”
沈聰對於dna略微知道一個皮毛,當下問道:“等一下,陶院長,每個細胞都有dna是吧?”
“對。”
“人如果差別不大的話,dna難道不是一樣多的嗎?”
“理論上dna是隨著細胞數量的多寡,當然我所說的dna關聯天賦,指的不是dna數量的多寡,否則大狗進化後肯定比小狗要天賦高,但事實有些大狗的天賦很低,小狗反而很高。”
“那是指的什麼?”
“是金屬質量。”陶仲陽說了一個沈聰不懂得知識點,“碳基的dna是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而金屬替代後的dna,我們稱之為金屬基,金屬基由碳元素替代為金屬元素,那麼這種金屬元素是什麼?”
沈聰沉默不語,對方說的很高深,他已經不懂,只能開啟頭盔上的攝像頭,將之記錄下來,回去再慢慢分析。
陶仲陽繼續說:“很難界定,事實上進化者身體的金屬組成部分,是參雜多種金屬的結構,是一種合金。這種合金的結構我們分析不出來,但是融化後,可以分離提純,從放射元素到鐵錳金銀銅都有。”
隨即他又說到金屬的種類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