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月色有了烏雲遮擋,再也不復往日夜色清明。
歡樂佳節變成悽慘時刻,驟然突變打破往日安寧。
距離鳳梧祭典的最終關已經過去一天一夜,距離燃盾門被屠門已經過去了十二個時辰。
被蒙在鼓中的百姓還不清楚昨夜究竟發生了何事,在他們的記憶中,只記得那兩個奪取桂冠的少年,記得拿燃燒的祭壇猶如煙花綻放,記得那強大的修行者猶如仙人下凡。
在那場轟轟烈烈的大火中,他們忘不了那被火光映照的半邊天。
可是,他們依舊一無所知。
今天早晨時,趙宋王朝對昨夜之事給予了答案。
原來,昨夜的祭壇燃燒,是朝廷給予上蒼的獻禮。在最終關決選出祭典桂冠的時刻,點燃兩座祭壇,以此慶祝祭典的圓滿結束。
只是,由於在點燃操作之時,由於負責的官員沒有控制好火勢,也沒有把握好點燃時機,以至於燒傷了在其上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員,也差點燒到了兩個祭典桂冠者。
幸好,在強大的修行者相助之下,這些突發的錯誤被他們所掩蓋,而他們也救出了陷入火海的官員。
可以說,兩座祭壇的燃燒,確實是趙宋王朝自身的謀劃,只是由於操作失誤才引起了民眾恐慌。
雖然結局有點不完美,但祭典終究還是順利結束了。
鳳梧祭典桂冠,凌浪涯和胡虛,也成為鳳梧祭典上繞不開的名字。
原來是虛驚一場,百姓聽得官府的解釋之後,方才恍然大悟。
很快,他們就忘卻了昨夜的不完美,也忘卻了那場並沒有燒死多少人,只是燒傷了一些官員的大火。
茶餘飯後,他們討論最多的是凌浪涯的詩文和胡虛的說書,哪怕偶爾悄悄談及那場大火,也不過是當做是虛驚一場,甚至還有幾分玩笑意味在其中。
不過,他們漸漸地發現了有些不一樣。
從祭典結束後,朝廷的巡查突然緊密了許多,巡守的兵士也多了許多。他們不時地在街道上走來走去,似乎在查詢盜賊一樣。
尤其是進出城門的關卡,其檢查更是嚴謹了許多,以至於許多在觀看祭典結束後,想要返回故土的百姓和學子,都不得不在城門處等候檢查,直到核實無誤,方可出城離去。
在官方的解釋中,這是由於祭典結束後,往返人潮密度加大,為了保護百姓安全,因此才會加大巡查力度。
而且,三天之後,將是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那一天,萬民賞燈,其盛況堪比祭典最終關。
而這一個,這也成為了趙宋加大巡查的理由。
只是,百姓見到了那祭壇大火,卻感受不到燃盾門的那場屠門大火。
昨夜之時,在燃盾門所在之處,當琴徒長老等四大長老,發散感知巡查半夜,卻依舊沒有抓到任何一下兇手後,便開始了緊急處理此事。
在小說家長老的指揮下,許多小說家弟子奉命前來,而朝廷得知此事之後,也立即派人進來處理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