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同心協力,花了整整一夜的時間,撲滅了燃盾門的大火,也掩埋了數千燃盾門弟子的屍首,甚至還洗刷乾淨了燃盾門的地板。
對於燃盾門門主馬熬上的屍首,琴徒長老還特意命人將其帶回小說家所在之處,進行逾越了一個門主之禮的安葬。
空蕩蕩的門派,再也沒有往昔的昌盛繁榮,只有尚未散去的血腥味,在空氣中彌散開來,猶如一層血霧鋪散。
哪怕有百姓探聽到這裡有些端倪,也不過是被朝廷一個,同樣由於燃盾門內有弟子做飯失誤,點燃了柴火,以至於引起了一場滅門大火。
所有的真相,都被朝廷以強有力的藉口進行掩蓋,最後轉變成雲淡風輕的說辭。
迷霧重重,不為人知。
尋常百姓,哪裡能得知真相為何,更不會知曉其中的暗流洶湧。
當他們以為趙宋朝廷依舊安穩如昨時,其實內裡早已鬧翻了天。
對於百姓而言,是失誤引起大火的小事;對於朝廷而言,則是天子遇襲的大事。
倘若不是由於小說家八大長老在場,恐怕這位心懷壯志的年輕趙宋天子,也許就就不到元宵的月色了。
在祭壇之火被小說家聯手撲滅之後,朝廷匆匆宣佈了祭典的最終落幕,待得百姓逐漸散去,文武百官也逐漸退場。
驚魂未定但又憤怒不已的趙霽,連夜召集了兩位宰相和六部尚書等重臣,更是把還在處理後續事務的丘雲少將軍也連夜召喚入宮。
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場深夜的君臣之談究竟交代了什麼,只是那些守在門外的太監宮女,遙遙地聽到了天子憤怒的聲音傳出來,幾乎就要把整座大殿拆翻。
尤其是在得知祭壇被毀,燃盾門數千人被屠殺之後,趙霽更是指著丘雲的鼻子,破口大罵了一頓,倘若不是由於王相極力相勸,為丘雲說盡好話,言道此應當是那些心懷不軌的修行者所為,甚至是敵國所為,才讓趙霽逐漸平息怒火。
但身負朝廷巡防一職的少年將軍,如果不是有其父丘大元帥的背景,有王相的極力相勸,恐怕早已進了大牢之中。
但是,天子也下了命令,限令丘雲在元宵之前,暗祭開始之前,給予他一個明確的真相和答覆。
這一夜的通宵小朝會,直接開到了凌晨,以至於這群重臣壓根就沒有回去歇息,直接就返回金鑾殿中,參加一天的早朝。
在早朝之上,已經逐漸平息怒火的趙霽,表現得和昨夜完全不一樣,猶如沒有事情發生一般,依舊在處理著朝中大事,只是對於昨夜之事偶有提及,並且督促查清火燒祭壇和燃盾門被屠之事。
雖然天子未曾名言,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此事絕對有強大的修行者參與其中。否則,一個習武的修行門派,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全軍覆滅。
哪怕是強大的丘家軍,也不可能如此悄無聲息做成此事。
就在場內百姓依舊蒙在鼓中時,就在朝廷之中暗流湧動之時,所有的事情真相都被掩藏在迷霧之中。
在祭典結束後的第二天晚上,朝廷下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命令。
與此同時,小說家也開始行動。
——未完,待續——
喜歡百家祭請大家收藏:()百家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