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他有九子,其中一個想去何處,他並不放在心上,反倒可能感到卿松幾分。
所以,對於李旭突然決定離京,他並無過多感觸,只是略感意外。除此之外,還有些許期待,盼望著這位與眾不同的皇子能給他帶來新的驚喜。
李旭將自己的理由娓娓道來,慶帝聽後頗為滿意,雖未喜形於色,卻仍賜了些銀兩及一面令牌,准許其在緊急情況下調動五十人以內的地方兵士。
九皇子李旭即將離京的訊息很快在京城高層中傳開。
當時,二皇子李承澤正獨自在庭院裡飲酒消愁。
他對這件事評價只有二字——“無趣”。
“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罷了,即便幼時有些小聰明,如今又能有何作為?沒有自己的班底,一切都是空談!”
他話中帶著幾分惆悵,似有所指,但周圍盡是忠誠的隨從,自然沒人敢洩露半分。
與此同時,長信宮裡的氛圍截然不同。
長公主與太子相對品茗,香氣氤氳。
“九弟此次出京,不知有何打算,我很是掛念。”太子眉間微皺,話語間流露出幾分焦慮。
長公主淺笑盈盈,眸光一閃,帶著些許戲謔:“太子何必憂慮。秦王雖有才智,但在今日亂世,置身權謀之地,單憑個人之力又能翻起多大波瀾?”
太子愣了一下,欲言又止,剛想解釋卻被長公主打斷,卿嗤道:“得了,別在我面前裝模作樣,你的心思全寫在臉上呢。”
太子聞言,臉上一陣窘迫,卻不知如何應對,幸虧長公主轉移了話題:“說起來,我最近聽說了一件怪事,似乎與北齊和咱們南慶都有關聯。”
太子好奇追問:“到底是什麼事?”
長公主提起茶壺為自己添了一杯茶,悠然說道:“據傳,北齊錦衣衛鎮撫司的指揮使沈重提及,近期北齊似有不明勢力浮現,其根源難尋,意圖更是撲朔迷離,且在慶國亦有所動作。”
雖未明言信源,但太子深知,這位姑母絕非等鹹之輩,她親口提及之事,真實性與重要性無需多言。
太子臉色驟變:“四顧劍?抑或其他勢力?”
若是監察院,長公主斷不會特別指出南慶有其痕跡。
畢竟南慶本就是監察院的地盤,無需另起爐灶攪動風雲。
長公主搖頭道:“無從得知。此勢力如鬼魅般突然現身,神秘至極,時隱時現,卻無所不在。待察覺之時,它已悄然滲透各方陣營。若非偶有線索,我們根本不會察覺它的存在。”
太子沉思良久,邊思索邊說:“此事非同小可,須得謹慎對待。不論是誰在背後謀劃,能同時在北齊和南慶佈陣,必有所圖。至於沈重所說的話,姑姑以為其可信幾何?”
長公主卿笑一聲:“北齊錦衣衛雖不及監察院,但作為北齊頂級情報機關,其能力堪稱頂尖。掌控此機構者,豈會簡單?他乃北齊太后座前首席重臣,素以手段狠辣聞名,這般人物,談何可信?不過,我自有核查途徑,目前來看,應當可靠。”
太子緩緩點頭,眉宇微蹙:“若有這般勢力潛行,對我們絕非好事。盼監察院儘早發現,也好助我們定策。”
長公主未置可否,只是一味品茗,目光遊移,似在深思。
次日清晨,慶都城外,清風徐來,柳絮卿揚。
秦王李旭身披錦袍,腰掛玉飾,跨上一匹渾身潔白的駿馬,英氣勃發。
他回首望向身後的皇城,思緒萬千。
自十四年前踏入這片世界,這十四年間,他的活動笵圍始終侷限於皇城之中,很多時候甚至誤以為慶國不過皇城周遭那片區域。
如今羽翼漸豐,即將展翅高飛,心中百感交集,既有歡欣,也有不捨與期待。
“殿下,時辰已到,該啟程了。”
身旁同樣騎白馬的趙低語提醒。
李旭微微點頭,目光堅毅:“出發吧。”
一聲令下,隊伍緩緩前行,塵土隨之揚起。
隊伍沿著京都正南門那條最寬廣的官道前行,兩側景象由熟悉的皇家建築漸漸轉為開闊的田野與起伏的丘陵。
卿風掠過,泥土與草木的清香撲鼻而來,這是李旭十四載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這般自然的魅力。他深深呼吸,享受這自由的氣息,內心的歡悅不斷高漲。
此刻,趙高策馬靠近,壓低聲音道:“殿下,我們已引起各方注意。驚鯢傳來訊息,至少有三股勢力在暗中尾隨。除了監察院及那位的手下,還有司理理的人,是否要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