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非車槍球的遊戲,在絕大多數玩家看來30幀跟60幀沒有本質區別。
姑且算100幀,那就是大腦每0.01秒解析一次光線咯?
如果是用重新整理幀率240的螢幕,每0.004秒變換一次景象……
那同一時間內,留在陸明大腦內的景象,是2.5幅。
兩幅半景物交織在一起,誰都會亂。
降到144幀呢?0.007秒一刷。
任一時間內,留在陸明大腦裡的景象是1.43幅。
依然會打架。
100幀,欸,剛好。
但還是太快。
繼續往下降。
因為根本沒有人知道自己的視覺分辨極限是多少。
腦科學是人類最搞不定的學問,這麼多年下來,人類對大腦依然一無所知。
要降到什麼程度?
幻燈片!
60幀、30幀?
都太高了!
陸明的想法,直接用5幀重新整理率的螢幕!
管他飛多塊,1秒內只能看見5個“自己”!
每0.2秒一副畫面,再遲鈍的大腦也能分辨出來吧?
這還需要考慮什麼視覺殘留?
會亂?
用找?
聽上去特別不靠譜,但這穩,絕對穩定。
跟人出去打怪,人家問“80級,一次10只,有壓力嗎?”
不好說哈。
反正如果讓陸明來回答呢,他的答案肯定是“咱啦少點兒”。
先1只1只來,覺得還行,那開始拉2只,打了一段,覺得也可以,那開始3只……
一點一點往上加,到了5只的時候,覺得蠻吃力了,趕緊叫停,別再拉了,要出事。
很慫、確實非常慫。
但這夠安全。
如果上來就拍著胸脯說“你放心大膽去拉,10只小ase!”
萬一團滅了呢?
爬起來之後跟大家說“基本掌握節奏了,大家努力一點,肯定打得過!”
一路悶著頭“努力”,試多少次團滅多少次!
從最簡單的一路往上試,會走彎路;
從最難的一路往下試,也會走彎路。
其實遊戲接觸多了就會明白,這兩種彎路其實一樣長,成功摸索出最合理打法的時間基本不會差多少。
但前者不容易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