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說實話,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楊煦想了想,極其艱難地道。
這話也是很正常,素來盧象升就是一個驍勇的漢子,他勇往直前這麼些年,殺了那麼多敵人,從未膽怯過。就算是父親去世的訊息傳來的時候,他也沒有想過要和談。最多也只是暫時撂下擔子,回去奔喪而已。
現如今他提起議和,是什麼意思?
“當然不是我要議和。”盧象升嘆氣,“這主意是楊嗣昌提的。”
“楊嗣昌?”楊煦一呆,隨即又反應過來。若是楊嗣昌提的,那也難怪了。他想了一會,道:“九年的時候,他被皇上任命為兵部尚書,就是他提出的‘大明若亡,必亡於流賊’……是嗎?”
“是,就是他。當初也是他提出‘四面八隅,十面張網’的戰術。”盧象升道,“皇上很是喜愛他,只恨用楊嗣昌太晚。”
楊煦聽著盧象升淡漠的語氣,小心地問道:“那皇上……是答應了?”
“難說。”
“……何意?”
“皇上畢竟是皇上,這和談乃是大事啊。”盧象升睨了他一眼,“你忘了大明祖訓了?”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這雖然只是和談,實質上可卻不是這樣的。若是真的和談了,誰知道雙方會簽定下什麼條約呢?也難怪皇上要慎重考慮了。
楊煦努力在腦海之中回憶著楊嗣昌的主張,試探地問道:“楊嗣昌的意思是,想要先和皇太極和談,然後全力以赴解決內部農民起義?”
“正是。”盧象升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據說是他給皇上講了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故事。”
“劉秀和匈奴先議和,平定國內。然後忍著這口氣,等待數年就派漢軍出塞,打跑了匈奴。”楊煦若有所思一般,心中隱隱有些贊同他的話,但是自己的師父就在面前,所以沒有表露出分毫。
按如今的局勢,其實也是唯一最有效的辦法了。
雖說如今清軍人數不多,可是他們都是騎馬打天下,戰鬥能力卻很強。我軍或許在人數上比他們多了不少,可是真正能打的,其實和他們也差不多。
唯一的優勢或許就是明朝的地形,幾個山口加上孫承宗的關寧防線,不說打敗對方,但是維持著現狀,然後勤加練兵,也不是沒有剿滅清軍的可能性。
只是可惜,大明朝不是隻有清軍這樣的外患。本來就沒什麼兵,還要分出一部分對付這些農民起義。於是拆東牆補西牆,不但清軍沒打跑,現如今這農民起義也是半死不活的。
其實楊煦和盧象升還是不一樣的,盧象升遠遠比他執著多了。
他是真的氣餒過,因為實在是有太多次,再圍個幾天就能夠將這些起義軍頭子剿滅,可是偏偏又被臨時調去殺別的敵人。
喜歡翔鳳歸夢榻請大家收藏:()翔鳳歸夢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