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風雲再起 > 第103章 經略漢中(三)

第103章 經略漢中(三)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我在北宋吃軟飯 世子橫行天下 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 最高潛伏 新刺客列傳 瘋宋 三國之劉備崛起 大唐逍遙小神醫 冒牌韓信 我大梁太子,絕不登基 水滸之亂世風雲 大秦:開局覆滅十萬匈奴 最強特戰教官 喜羊羊與灰太狼黎明 史上:最強二世祖 我在古代的種田大空間 帶著系統修歷史 大隋生存攻略 三國袁耀傳 醫館笑傳之我就是衙內

104章經略漢中三)

劉禪大喜,豎起拇指讚道:“為上位者切不可一成不變,照搬照套一項制度,必須視具體情況理性選擇施行,要善於從百姓角度考慮施政的得失。賴老將軍真知灼見,發聾振聵,請獻上良策。”

賴恭捋了捋思路,繼續道:“老夫意見是,對漢中之民,要一分為二施行兩種田畝之法。”

劉禪兩眼發亮:“願聞其詳!”

“今地有遺利,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值此之際,對原住民要正本清源,當恢復張魯當政之前的私人田畝,實行計口授田,如此百姓必定能夠安居樂業,對主公和少主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如此,民心可用,軍心可用。”

“對流民,當施行寬鬆的屯田制。”賴恭道。

“前一項,要費些功夫,卻也不難。”劉禪點點頭道:“如何對流民施行寬鬆的屯田制?”

“給予流民屯田戶籍,屯田五年收成六四分,屯田戶六,官府四。”賴恭回答道。

“厚民薄官,蓄養民力。賴將軍,不愧交州刺史之朝廷原宿,公忠體國,深謀遠慮,雲深以為然。”趙雲大讚道。

劉禪若有所思,展眉問道:“五年後之後呢?”

“五年後劃入普通戶籍,計口授田。享受與漢中原住民同等待遇。空缺屯民,繼續招募新的流民補充。”賴恭斬釘截鐵道。

“莫不是秦朝漢初之授田制?在荊州時,確實也有不少同僚議論實行此制,譬如馬良馬季常曾修書軍府,建議實行此制。”趙雲道。

劉禪饒有興致地看著趙雲和賴恭,雙目微微綻出一絲光芒。此兩人文武兼備,堪稱儒將良臣。

大抵這個時代的田制,要麼是以屯田制為代表的土地官有制,要麼是以授田制、名田制等為核心的土地私有制。

賴恭朗聲道:“正是授田制。官府授田,應不分男女,按丁口授其田,認口不認田,按人丁徵收賦稅和徭役。年滿十五歲以上的男丁,每人授種植穀物、苞米的露田二十畝,女子十畝。奴婢依良受田二十畝,丁牛一頭,限四牛。至於老、小、殘、廢為戶主者可受田二十畝,寡婦守志亦然。如一家十口,六丁四女,則可授田一百四十畝。”

“可謂露田?”劉禪撓了撓頭,問道。

羅蒙道:“露田亦稱正田,不栽樹者,謂之露田為別於供休耕所給之倍田,故又稱正田。諸地狹之外,有進丁受田而不樂遷者,則以其家桑田為正田分。諸民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歿則還田,不得買賣。男夫一人給桑田二十畝,可種桑五十株、棗五株、榆三株,但限時種畢。桑田為世業田,身終不用歸還官府,恆從見口。奴婢亦依良受桑田。桑田逾限可賣其餘,不足可買其缺。草田,乃久未開墾種植的荒田。”

林離道:“在下以為,屯田制更優。漢初行授田制,田地私有,但是不禁賣賣,於是太平盛世之後,貧富加劇,兼併之風日盛,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終釀成黃巾起義惡果。計口授田雖然能夠迅速使百姓歸附,但從長遠看來,未來還是存在兼併的可能,倒不如土地公有的屯田制更能長治久安。但是,屯田限制人們的人身自由,與行屍走肉沒有區別,老百姓一樣受苦。兩相對比,我還是支援屯田制,但是要大力加以改良。”

“如何能把這兩種田畝制度合二為一呢?”劉禪微微皺眉,大聲長嘆道。

趁著文臣武將開始交頭接耳,面紅耳赤討論劉禪提出的課題,劉禪開始搜尋回憶後世的一些田畝制度,其中,均田制最為著名。

均田制即朝廷將無主土地收歸國家所有,按人口數分給小農耕作,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並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但是,為了減少地主豪強對新政的阻撓,他們的土地並不屬於均田範圍。隋唐之府兵制其實就是均田制下的寓兵於農,農民受田為國家當兵成為府兵,府兵要自備糧資,便減少了國家的養兵費用。均田制更為隋唐稅制之根本,人民由政府處受田便有納稅的義務,均田制還建立了軍事和經濟基礎。

劉禪認為,大抵屯田制度和授田制度,要麼土地公有,要麼土地私有,涇渭分明,判若天淵,兩種制度各有各的優點,但缺點亦十分明顯。土地私有的授田制度,從好處講,能夠極大增強百姓的耕作熱情,是朝廷賦役的穩定來源;但從缺陷上講,一旦遇上災荒戰亂,百姓為求活下去,會低價賤賣手中田畝,平白便宜世家豪族地主,助長兼併之風。

而若實行土地公有的屯田制,從好處看,可以有效抑制兼併,沒有豪族世家敢兼併朝廷的土地。但缺點亦十分明顯,因為所獲甚微,故而屯民的耕作積極性其實並不高。

劉禪計劃超前把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和府兵制提前搬到漢中試行。

趙雲道:“公嗣,我的意見是國有和私有結合,屯田和計口授田同時進行。把大量無主的土地收歸國家所有,廣招流民開墾種植,官府提供耕牛、農具、種子,給予流民屯田戶籍,出則為兵,歸則為民。屯田五年收成七三分成,屯田戶七,官府三。戰爭時由官府提供甲冑、武器、糧草。固然應當恢復漢中原來百姓之田畝,將無主荒地授於百姓作為私產,但怎麼授,誰來受,授田之期限幾許,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四叔所言極是!”劉禪眼睛一亮,連聲讚歎。

“賴老將軍和四叔的提議非常好,我建議官府授於百姓之田地,可分永業田、口分田兩類!”劉禪繼續道。

賴恭追問道:“何為永業田,何為口分田?”

“永業田者,官府授於百姓,為百姓私人之產業,可世代傳於子孫後代,故謂之‘永業’,經得官府同意,亦可進行私下買賣;口分田者,乃官府暫租於百姓,保障其溫飽,但此田仍為國家所有,百姓不得私下買賣,且一俟該口丁身死,則此田重新由官府分配給新生人口。此田制用意並不在求田畝之絕對均給,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貧者亦有一最低之水準。”劉禪振振有詞道。

喜歡三國之風雲再起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雲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