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章經略漢中二)
“什麼?漢中郡竟然有四十萬人口?”劉禪興奮莫名。
亂世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和土地。土地的重要性自不必說,人口是兵力、賦稅、徭役的重要來源。誰的人越多,兵力就越多,糧草就越多,實力越強大。所以黃巾之亂後,諸侯之間的混戰就是爭奪土地和人口。
“對呀。十數年前,張魯統治漢中時,漢中郡已有人口二十多萬。十多年來,涼州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爭相流入平靜的漢中,數量多達十數萬。兩下相加,早超過四十餘萬。”楊松道。
“東川漢中轄南鄭、沔陽、褒中、成固、安陽、錫縣、南鄉七縣,其地多平原、河川、丘陵、平壩,山環水繞,土壤肥沃,風調雨順,氣候溫潤,對農業墾殖極為有利,自古以來就與關中、西川並稱“天府之國”。可以養甲十萬,養民百萬之眾。”林離道。
“近年來,馬超、韓遂持續和曹軍作戰,所產生的流民時有流入漢中。如今,曹操不甘心馬韓佔據涼州,派夏侯淵率軍驅趕,可以預見流民會越來越多。必須在漢中採取田畝良法,方能成為富國強兵的基地。”習楨道。
劉禪淡淡道:“目前最佳良法,兩個字:屯田。”
眾人神情凝重,各自陷入沉思。
良久,龐統一拍大腿,興奮道:“對,就是在漢中實行屯田之法。”
“屯田之法,自古有之。大漢立國之後,朝廷為取得軍隊給養糧草,組織士兵和無地農田墾種荒地。屯田制分為軍屯、民屯和商屯。屯田始於漢武帝時,趙充國建議在西域邊防屯田,戍衛與墾耕兼顧,為軍屯,用於開拓和駐守西北邊疆。既可解決路途遙遠糧草運輸困,又可解決戍衛防守備軍力,可謂一舉兩得。”
“當今天下,實行屯田之法受益最多者莫過於曹操,他為了確保有大量糧草用於長期征戰,建安元年,曹操採取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昌招募農田屯田,當年得谷百萬斛。後來,軍屯之法推廣到各州郡,設定典農官,招募流民墾植耕種,為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屯田制確立後,成為錢糧收入的重要來源,也同時解決軍民生計。”
“曹操在各地設定屯田官,全權負責屯田事宜。把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官府所有,廣募流民,按軍隊的編製成組,由官府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開墾耕種獲得由官府和屯民分成。屯田分民屯和軍屯,民屯按是否用官牛,收成老百姓和官府按比例分成,大抵用官牛的,民四官五;不用官牛的,則以五五開。軍屯之糧則全部歸朝廷所有,多用於軍事。故而,曹操因為有充足的糧草而在諸侯混戰中佔盡先機。”龐統侃侃而談。
熟讀歷史的劉禪深知,靈桓之後,黃巾起義,董卓做亂,諸侯並起,天下烽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土地荒蕪,糧食短缺,民不聊生,天下到處充斥著無家可歸的流民。
面對這種情況,曹操率先在中原大地豎起“屯田安民”旗幟,廣泛招募收攏流民,將無主和荒蕪的土地收歸國家所有,借給流民墾殖耕作。雖然辛勤勞作所得,大部分歸曹操,流民勉強果腹,但是能得到曹操大軍的庇護,不僅人身安全有了保障,生活也得到安定,從而結束了漂泊不定、隨時死亡的悲慘日子。
流民與曹操都雙雙受益,曹操在許都僅僅屯田一年,當年就得谷一百萬斛,打下稱霸的堅實物質基礎。曹操也因此得以脫穎而出,迅速稱雄北方。
有了曹操這個借鑑,劉禪是偏於推行屯田制度的。但是,曹操對屯民的壓榨是無比殘酷的,劉禪作為後世穿越者,自然不會沿襲複製曹操毫無人性的做法。
後世西域建設兵團的做法,是劉禪非常欣賞的。
本來對漢中的具體事務,劉禪是沒有什麼興趣的,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他想把漢中諸事都交給趙雲、賴恭、習楨、閻圃等人,自己做甩手掌櫃。
漢中郡的文官班子初具規模,有習楨、閻圃、楊松、楊柏、林離、羅蒙等等,武的更是將星熠熠,有趙雲、吳懿、賴恭、魏延、關平、張衛、楊帛、宗預、輔匡、張翼、張嶷等,皆一時人傑,新老結合搭成新班子,可謂是人才濟濟。其中賴恭曾經做過任交州剌史,更是經驗豐富,文武雙全,為人忠勇剛直,才華傑出。有他們這些大才在,治理好小小的漢中還是不成問題的。
劉禪看了看在座的文臣武將,希望有人指出曹操屯田的得失,從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張魯治漢中,實行以教行政,閉關墾殖發展,廣納人口,由是漢川之民,十萬戶口四十餘萬,土沃財富,養甲十萬。我方大軍若要北伐,首要確保糧草供應,此乃生死攸關之事。西川沃野千里,糧粟豐盛,可惜路途遙遠,關隘重重,道路險阻,糧草轉運十分困難。如果在漢中屯田練兵積穀數年,不僅能就地解決給養糧草,減少鉅額運轉之耗費,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證前線戰力。此乃一舉兩得之舉。因此,在下十分贊同屯田之舉。”賴恭慷慨陳詞道。
賴恭話鋒一轉,繼續道:“然而,曹操對完全沒有把屯民當人看,而是作為牲畜來加以壓榨盤剝,將土地和耕牛、種子等物件租於百姓,並且收取高昂賦稅之制。屯田的軍民不過是曹操官府的佃戶罷了。長此以往,僅僅能活命的屯民對曹操毫無忠誠可言。一有機會,便會隨時倒戈。”
眾人精神為之一振,個個都坐直身體側耳凝聽。
劉禪的對賴恭的話語十分滿意,饒有興趣問道:“賴老將軍不愧是做過交州刺史,看問題一針見血,十分中肯。依你之間,我們如何屯田方為妥當?”
“在下以為,屯田之策恐怕不適合漢中所有百姓。屯田制再好,歸根到底只是一種土地官有,而原來漢中的原住民在張魯統治之前時,皆是有屋有田的自耕農、小地主。如果一刀切在漢中實行屯田,那原住民不僅像張魯時代那樣一無所獲,自身以及子孫後代世世代代淪落為官府的佃戶,其內心必定有極大落差,亦必將轉為怨恨,終究於國不利。”
喜歡三國之風雲再起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雲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