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黜陟的政令正在逐步的向各路進行推廣,但越是偏遠的地方越是困難,執行力遠沒有那麼高。
有的地方甚至根本就不當一回事!
當訊息傳到京師之後,趙禎有些惱火和無奈。
“天高皇帝遠這句話是真沒錯!"
在與范仲淹等人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趙禎嘆著氣說道。
范仲淹也是一樣,他做過外放官,知道越是偏遠的地方,很多政令都無法順利執行夏竦建議採取強硬手段,如有不聽或者拒不執行的,直接罷黜主事官的職位。
作為帝國的最高領導者,趙禎並沒有採納這樣的建議。
改革是肯定要繼續進行下去的,但也要保持各方的平衡。
他得到了一些訊息,與遼國接壤的幾個榷場中,突然出現了諸多走私的貿易。
甚至有些肆無忌憚了!
哪怕是被自己的人發現了,也毫不避諱!
若不是自己的影衛軍恰好去追蹤一個遼國細作到了榷場,還真無法發現。
看來自己派去的皇室成員中,與這個走私集團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要不然他們為什麼看到了都不及時上報?
這個問題與推行新政同樣重要!
趙禎之所以有底氣推行新政,硬剛保守派,也是因為自己大內的銀庫中有了不少的收入!
可別小看這多出來的一百萬貫錢,作用很大!
至少是讓自己的影衛軍的數量又擴充了一大半,還收買了不少皇城司的人員。
這讓趙禎真正可以同時監視全國重要官員,第一時間獲得重要的訊息。
“啟奏陛下,臣昨日得知,淮南路那裡雖然也撤換了眾多官員,但補缺的卻不是我們指定的名單!”
趙禎聽到范仲淹所奏,開口解釋道:“這個事情朕知道!他是在你們之前就去吏部提請了,至於補缺的名單朕也看過了,也是精幹之人。”
“臣也看過!有的確實是精幹之人,可他們全部都是淮南路各地的官員!”
“有何不妥麼?"
“臣覺得這樣下去,整個淮南路就像鐵桶一樣,針插不進,水滴不進了!”
趙禎卻呵呵一笑,連連擺手說道:"範卿家無需如此擔憂!一年後他的磨勘期就回到了,朕將會直接把他調任到京師來!"
"說道這裡,朕還得向各位討個方便!對於黎九首的磨勘調任,朕能不能獨斷專行一次?"
范仲淹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說。
如果答應了,便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如果不答應,這就是打了趙禎的臉,左右為難!
"黎九首的政績其實你們心裡很清楚的,確實年輕有為,淮南路這兩年上繳的賦稅都是第一名!”
“而且朕暗地裡也派人走訪過了,他並不是靠著盤剝老百姓來徵繳賦稅的!"
“實在不行,朕做他的保舉人如何?”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再不答應就是不給臉了。
但范仲淹還是談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淮南路不能在出現一人兼任數職的情況。
而且淮南路下一任的四位高官,必須有樞密院指派。
對於這個請求,趙禎還是答應了的。
“陛下,明黜陟還需要繼續實施下去,同時為了擴大效果,我建議同步實行抑僥倖這一舉措。”
自盛唐到現在,雖然很多世家逐漸沒落。
但自宋太祖黃袍加身以來,為了籠絡各級士大夫與武將。
恩蔭制度依舊沒有廢除,到趙禎這裡時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