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任學士以上官職的,在二十年內透過恩蔭,其兄弟子孫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
就不用說其他各個地方了,除知府、知州、通判、知縣這四個職位由朝廷指派以外其他各低品級的官職數量,有一半以上都是透過恩蔭當上的。
這種情況也是導致很多地方主事官權力被架空的原因之一。
范仲淹對此提出兩條:一,限制對京官中、上級官員的任子特權,防止權貴子弟親屬壟斷官位。
二,地方上低品級官職的恩蔭上限是從八品,超過從八品的恩蔭必須上報吏部,再由吏部上報樞密院定奪。
對於這個提議,趙禎自認也是非常支援的。
“範卿家,就依你所言,這條政令你們無需廷議,可以直接頒佈!”
“多謝陛下支援!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禎卻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樣一來,吏部與樞密院的工作量就很大了,目前人手肯定是不夠的,你們要想好人員補充的對策,在月奉上也要細細的考慮!”
范仲淹他們知道,陛下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是因為目前所有支出,幾乎都是大內銀庫,也就是皇帝的小金庫。
“回稟陛下,我們當竭盡所能的考慮周全些,儘量的節省些費用。"
面對范仲淹等人的理解,趙禎也是緊接著說道:"眾卿家能理解最好,但也不能因為銀錢之事束縛了手腳,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從這一點看出,趙禎還是一個相當開明的皇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與趙禎討論完事情之後,范仲淹等人立即回到了樞密院,快速的頒佈了第二條改革政令。
據第一條明黜陟才過去十五天!
政令一出,不出意外的也遭到了很大的阻力!
金不喚原本是打算隨大流支援新政的,可新政的內容,讓他實在是無法隨大流。
他愁眉苦臉的來到了酒坊,隨意的拿起一罈酒,連碗都沒要,直接喝了起來。
林桐見狀,出言調侃道:“怎麼?你也有親戚朋友要恩蔭的?"
“哼!我連兒子都沒有,恩蔭個屁!”
“那是為何?”
金不喚喝了一大口酒,抹了抹嘴巴,愁容滿面:“磨勘雖然還是以三年為期,可需要有人保舉,不然就要五年!”
林桐笑了,“不就五年麼?多等兩年就是了!"
“哼!我怕是等不到了!據可靠訊息,一年之後,黎九首就要調任開封府判官,與我一府為官了!"
“怎麼?對你來講有什麼影響麼?"
“廢話,影響大了!以後斷案的孝敬要兩個人分,甚至有可能收不到!”
林桐很是無語,原來這貨擔心的是這個。
“你有點出息好麼?學學人家黎九首,堂堂正正做個好官!"
金不喚要不是跟林桐熟絡,估計一巴掌就過去了。
“狗屁!馬無夜草不肥!當官不就為了這些東西麼?黎九首是看不上這些錢,他撈錢的手段可比我們多,也比我們高明!”
“喲呵!你有看到了?”
“這還用看?能做到一路的漕司和帥司的人,那撈錢的速度就跟飛一樣!"
見林桐不是很相信,金不換把黎九首打著時間差更換官員的事情說給了林桐聽。
“照你這麼說,他不就成了淮南路的土皇帝麼?”
“這可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
"滾蛋!"
喜歡替宋請大家收藏:()替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