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的第一級童生考定在兩個月後舉行,由各府各自主持,現在開始報名。
其實這個年頭,普通百姓能認識幾個字就不錯了,參加科考的人畢竟是少數,但第一、二批“光華”學堂畢業的人卻可以參加科考了。
儘管他們學的內容不是那麼深,但考個“秀才”還是可以的。
因此,中原皇城報考的公告剛一發出,就迎來了“光華”學堂的畢業者,其中還有一百多名女子。
公西月聽到這個訊息很高興,特意讓魏文簡派人監看中原皇城的童生考,不要出現拒絕女子參考的事情。
儘管“光華”學堂的畢業者能最終考中進士的人極少,但會促進百姓對教育的重視。
大月王朝第一、二屆的進士應該還是以世家子弟、官家子弟、書香門第之家子弟和富裕人家的子弟為主,但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
從範府探病回來的當天晚上,司屹就給公冶勝去了封信,說不日就有調令下發,調他回皇城接任戶部尚書一職,並進內閣。
公冶勝接到司屹傳給他的私信後就準備著各項移交工作,因此新的水澤洲督臺剛一到任,各項手續都順利地辦好了移交。
能進內閣,是每一個官員的夢想,公冶勝也不例外。
朝廷文職官員,跨過正五品官職是一個小門檻,跨過正三品的官職是一道溝壑,但要進內閣,還要看機遇和運氣。
公冶勝被調到水澤洲任正二品督臺是跨過了溝壑,那的時候他就想過有或許有一天他也能進內閣,但沒真正等到這一天,他一直不敢鬆懈。
他與昭文皇帝雖然相識於微時,但她得勢後兩人也並未有太多的聯絡,沒想到昭文皇帝終究還是給了他照拂。
想起兩人的第一次見面,那個時候他只感嘆這個小姑娘不簡單,小小年紀就意志堅定、憂國憂民,但無論如何都想像不出她能有今天的成就。
……
公冶勝回朝了。
他此次回朝是接任戶部尚書並進入內閣,公西月設宴為他接風。
宴會設在景仁宮,這是宴請群臣和客人的場所。除了公冶勝,到場的都是朝中三品及以上的官員。
當然,景仁宮的接風宴只限於官員,沒有家屬參加。
晚宴上,大家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一邊說著場面話,一邊欣賞歌舞,還不忘你來我往地喝上一杯,很是一番熱鬧契合。
這種場合,公西月一般不會多言,而各官員敬的酒她都會淺嘗一口。
……
與公冶勝一起回中原皇城的還有公冶永慧一家。
公西月還記得之前公冶永慧求過自己,說想和父母家人呆在一起,因此決定將公冶勝調回中原皇城時,順便將公冶永慧的夫婿也調回中原皇城任職。
這些年間,公冶永慧的夫婿賀昌林現在已是正四品的府臺,賀昌林的父親賀方平仍然是正三品的城主。
公西月以前還蠻喜歡公冶永慧的,就是不知道這麼些年過去,她有沒有變。
她傳召公冶勝夫人及公冶永慧覲見。
……
公冶永慧進宮的這一天,她早早地起來換上了誥命服,又讓人將女兒賀文珠好生打扮了一番。
公西月任護國侯期間,公冶永慧每年都有往侯府送年禮,而公西月也都有回禮,每次都不忘記添上兩個孩子的禮物。
雖說這些回禮極大可能不是護國侯親為,但能被這樣細緻、體貼地照顧著,也說明護國侯對公冶永慧的看重。
兒子如今年紀大了,不好隨便帶他入宮,但帶上女兒去謝恩卻是可以的。
公冶勝夫人及公冶永慧一行人的馬車剛在宮門口停下,就有內侍迎了上來。
“奴才奉命在此等侯夫人,請上軟轎。”
宮外的馬車只能停在這個門外,皇宮裡面範圍很大,賜軟轎是一項榮幸。
軟轎將三人抬到了臨華殿。
臨華殿是臨華宮的主殿所在,是公西月私下宴客和接待女眷的地方。
待幾人行過大禮,寒暄了幾句,公西月才將目光看向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