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朝會結束後,公西月留了甘鴻德商量科考一事,又派人去請查永浩過來。
等兩人到了後,公西月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她想重開科考,但取消詩賦、帖經、試義科目,專以雜學、策論取士。
這不是公西月第一次說起她對科考改革的想法,只是以前她認為時機沒成熟便沒有正式提出。因此甘鴻德和查永浩聽了後倒沒太大的反應。
思考了一會,甘鴻德開口:
“現在重開科考並進行科考內容改變倒也合適。自從前朝最後一次科考至今已是幾十年的時間,大月王朝有大月王朝的規矩也說得過去。”
查永浩也道:
“臣認為科考內容專以雜學、策論取士也不合適,還是要考經義的。”
公西月有些不解,“先生不是不太贊同儒家學說嗎,為什麼還要考經義?”
查永浩解釋給公西月聽。
“陛下,臣是不太贊同儒家學說,堅持以法治國,但是也不否認儒家學說有可取之處。不過,臣說的考經義不一定只考儒家的學說,可以結合儒家、道家、法家幾家的學說一起考。”
甘鴻德點頭,“正光說得在理,臣也贊同。每一家的學說都有其長處和不足之處,大月王朝堅持以律法治國的理念雖然不能變,但也要允許有其他的思想出現。
只是,朝廷要指定經義考試的具體書目。”
公西月想了一會兒,覺得兩位先生說得有道理。只是,她還有一個想法,她想讓男、女都可以參加科考。
對於這一點,兩位先生都沒提出反對,皇帝都是女的,朝廷和皇宮都有女官員,再出幾個女官也沒什麼。
只是,甘鴻德說,有可能到時一名女官也沒有。
公西月覺得有沒有女人透過科考不重要,重要的是表明一個態度。但是,她也強調,參考的女人可以是未婚的、和離的、被休棄的,但絕對不允許為妾之人,也必須身家清白,不曾在青樓等風月場所呆過。
公西月提出這一點不僅僅因為她本人對妾和風月場所之人反感的原因,還是為女子為官的長久性考慮。
本來朝廷的女官佔比就會很少,自然要樹立良好的形象。
對於這一點,兩位先生也是贊同的。
三人就科考一事的方方面面討論了一番後,基本形成了共識。接下來的事情交由兩位先生負責,查永浩負責科考內容,甘鴻德負責科考具體事項。
……
七天後
甘鴻德在大朝會時遞交了一份奏摺,是關於大月王朝舉辦科考的提議,裡面將科考分成三級考試:童生考、洲考、會考。
童生考由各府自行舉辦,透過的人可以獲得“秀才”的稱號;
洲考由各洲負責,透過的人可以獲得“舉人”的稱號;
會考則要統一到中原皇城參考,每三年舉辦一次,透過的人可以獲得“進士”的稱號。所有的進士均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選出第一、二、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凡是考取進士者,均可為官,由朝廷統一安排官職。考取舉人者,可以減免部分稅賦,有人舉薦可以任六品及六品以下的官職。
這份奏摺除了科考流程,對於如何取士、人數控制及科考內容等均有清楚、詳細、完整的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