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珠和公冶永慧長得頗為相似,也是一張娃娃臉,一雙大大的眼睛、長長的捲曲的睫毛,雪白的面板,很是可愛,但性子不像公冶永慧,而是頗為沉穩。
她今年已滿十四周歲,規矩禮儀學得很好,但又一點都不死板,反而充滿嬌俏的靈氣。
公西月一看到珠珠就有了幾分喜歡,她溫和地問她:“你平時做些什麼事情?”
珠珠一點都不怯場,“回陛下,珠珠平時讀讀書,和母親學著理家處事。”
“你讀了哪些書?”
珠珠隨後說了書名。
公西月又問了她幾個問題,便有些明瞭,珠珠是按世家模式培養出來的,很適合當世家或高門大戶的嫡長媳。
原本公冶家和賀家都是世家,珠珠按世家模式培養也是自然。
公西月自己是女帝,但並不要求所有女子都如她一樣進入朝廷任職、或者出外工作。她認為後宅也是需要人管理的,像魏文英、細辛、三七她們那樣也沒什麼不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公西月不再提問,公冶永慧才笑著說道:“如今家裡的產業都是珠珠在幫我管著,她比我管得好,我就交給她打理了。”
公冶勝夫人也在一邊說道:“珠珠自10歲後,每旬都要去一次慈幼院。”
公西月來了興趣,問起珠珠在慈幼院見到的事情,珠珠一一作答。
“我有一次去的時候是冬天,天上下著雪,很冷,我讓家裡的下人們裝了一車炭去慈幼院……”
珠珠說起了那一次的事情。
那天,她帶著兩個丫環還有一車炭去了慈幼院,在慈幼院裡見到了一個陌生的男孩子,3歲多的年紀,圍坐在炭火旁烤火。
她原本也沒在意,只以為是新送來的孩子,隨意問了慈幼院的負責人幾句:“這個孩子是新送來的嗎?他家裡人呢?”
負責人慾言而止。
珠珠這才意識到不對,“這個孩子有什麼不妥嗎?”
負責人這才開口,“這個孩子是附近一戶人家的,他們家大人白天要出去做工,又捨不得生炭火,就將孩子送到了慈幼院來,晚上他們做完工會來接。
按規矩,我們原本是不能接下來的,但他們把孩子往門口一丟,我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不管。”
珠珠答道:
“你做得到。雖然說慈幼院收留的是無家可歸之人,但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行善。
只是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後,隨後肯定會有更多類似的事情發生,你看著,只要是小孩子,還有年紀大的老人們,你都收留下,給他們生炭火,並供應他們飲食。
不過,這些費用開支不能從慈幼院的帳上走,我等會給你留一筆銀子,你單獨從我給你的銀子裡走帳,要是錢不夠了,你派人和我說一聲。”
負責人見珠珠這樣說了,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她之前之所以為難,是因為慈幼院的銀錢開支自有規定,她不能隨意篡改支用。
公西月聽完這個故事後,笑著問珠珠:“那你當時說這話時有沒有想過要是來的人太多怎麼辦?”
珠珠抿嘴輕笑,“我有考慮過,這事只有在江南城才能這樣處理。”
公西月心思一動,故意裝做不解,“怎麼說?”
珠珠看了公西月一眼,見她眼中帶著一絲戲謔,便知她是故意這樣問自己的。但她仍然恭敬地答道:
“江南城原本就很富庶,百姓的日子比其他地方的人好許多,真正燒不起炭的人很少。
就算有人捨不得燒炭,也不一定捨得大冬天跑很遠的路送老人或孩子來慈幼院,真正送過來的,只有住在附近的。”
公西月對珠珠的喜愛更濃了,大人能想到這些不奇怪,但珠珠還這麼小就能想得這麼周全很是不易。
這不僅是一個聰慧的女孩子,還是一個有主見、有見識並且有愛的女孩子。
如果是換在其他貧窮的地方,那許多百姓不說為了炭火,就為了每日的飯食都有可能送老人或小孩過來。
公西月笑著問公冶永慧,“珠珠要明年才及笄吧?到時就要說親了。”
公冶永慧還沒太明白公西月這話的意思,一旁的公冶勝夫人明白過來,連忙接話道:
“珠珠是要明年才及笄,原本我們捨不得她,想將她多留幾年,要是陛下有好的人選,先訂下婚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