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月以前擅長的是行軍打仗,做得最多的也是行軍打仗,要怎麼治理國家更好,如今的她還未悟透。
但她私下覺得,與其用儒家學說來治國,還不如用法制來治國。
因此,她對選拔朝廷官員的科舉考試要考帖經也不認同。
而試義也是與儒家學說有關的考試。
就是由主考官從儒家經典中挑選出一段話,然後由考生來試著去解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先聖想要表達出一種什麼樣的意境。
公西月覺得吧,這些考試選拔文學人才、教育人才都可以,唯獨選拔國家人才不合適。
她覺得國家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需要能治理國家的重臣,也需要會打仗的武將,同時還需要會各種技能的人。
比如會計算會統籌的範尚書、會研發火繩槍的姬廣會、會水利的駱冰等。
她甚至覺得姬廣會就比承國公還重要。
如果沒有承國公,馬上能有另一個人能補上他的位置。
但假若沒有了姬廣會,要另外再找一個姬廣會就很困難。
其實,這就是長期不重視技術人才造成的。
所以,除了以前的科考外,她還要增設武舉考試、技術人才的考試等。
但是,公西月也明白,這只是她的個人想法,與時下多數人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比如範尚書,他精通計數,如果你和他說科考取消詩賦考試,他會贊同。
但假若你說科考取消帖經和試義,他絕對會反對。
更不用說讀著經義長大的承國公、魏尚書們。
因此,公西月對恢復前朝的科考制度也不感興趣,就算要科考,也得重新制定科考內容和科目。
可如果那樣,就不是一朝一日之功。
她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承國公他們去扯皮。
與其這樣,她還不如按她自己的想法選些技術實用人才安排進各部門。
只有等到大家都意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到時再提科舉改革阻力才不會那麼大。
因此,公西月對禮部建議恢復科舉考試的摺子也視而不見了,這讓承國公幾人暗暗鬆了口氣。
他生怕公西月堅持要恢復科考,到時他們又不得不讓步。
他們心裡暗暗思量:假若護國侯以後要提拔誰,他們讓著點就是。
公西月沒想到她的一個有私心的退讓,卻讓她在以後的技術人才任命上無比順暢。
這也算意外之喜了。
……
護國侯府
朝庭事情不多,公西月便按時回了護國侯府。
依然是司屹送她回來的。
自從上次司屹親過她一次後,司屹和她單獨在一起時便沒那麼規矩了。找到機會就要抱上她一抱,創造機會也要親上她一親。
不過公西月也不反感和司屹親熱,反而認為適當的親熱有利於調節情緒。
前提是適當。
假若司屹纏得太緊時她就會直接趕人。
兩人剛從馬車下來,門人就跑上前來彙報:大姑奶奶來了。
喜歡重生之病驕女帝請大家收藏:()重生之病驕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