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掌櫃
汴河畔的晨霧尚未散盡,沈清歡踩著露水浸濕的青石板,將最後一塊櫸木匾額掛在朱漆大門上。”女子商會”四個描金大字映著朝霞,匾角雕著九朵形態各異的蓮花——林婉兒特意請東街木匠刻的,說是暗合汴京九大行當。紅綃抱來一摞靛藍布匹鋪在門檻前,青樓姑娘們連夜繡的纏枝紋在晨光中泛著細密的銀光。
”賬冊按你說的,用茶漬做了暗記。”林婉兒撥弄著新換的鋼弦,琵琶箱底層藏著各鋪子的押印文書,”西市布莊的趙娘子送來二十匹素紗,說是給會客廳當簾子用。”她忽然用琴軫挑起布匹邊角,幾縷焦黃的絲線混在銀紋裡——分明是浸過火油的痕跡。
辰時三刻,第一縷陽光攀上飛簷時,十八位女掌櫃的轎輦已堵了半條街。綢緞莊的趙娘子捧著鎏金算盤跨過火盆,鐵算珠撞出三清鈴般的脆響;米鋪孫大娘揹著裝稻種的褡褳,每粒谷殼都用硃砂點了紅記。沈清歡接過門匙的剎那,瘸腿老趙突然打翻祭神的雄黃酒,刺鼻的酒液潑在石階上,竟騰起細小的藍色火苗。
”地縫裡摻了磷粉。”謝雲舟的咳嗽聲從人群後傳來,他蒼白的指尖掠過門柱,在雕花縫隙中勾出半截未燃盡的火絨,”今日怕是要會會老朋友了。”
巳時初,商會正廳已飄起薄荷薰香。沈清歡將茶會設在臨水軒,二十四個青瓷盞底貼著各家商鋪的暗號。當米鋪孫大娘端起第三盞茶時,盞底黏著的茱萸籽突然脫落——這是瘸老趙在後廚傳來的示警訊號。幾乎同時,東牆根傳來瓦罐碎裂聲,混著硫磺味的濃煙從排水溝湧入庭院。
”走水啦!”
尖叫聲中,趙娘子率先扯下素紗簾浸入魚池。女掌櫃們默契地排成人鏈,銅盆傳遞的水流精準潑向冒煙的樑柱。紅綃突然拽住沈清歡的袖角,染著蔻丹的指甲刮過窗欞新漆——未幹的桐油混著磷粉,正順著彩繪的蓮花紋路蔓延。
火舌舔上匾額時,林婉兒劈手奪過樂伎的箜篌。鋼弦掃過起火點,高頻震顫將火苗壓得低伏;蘇景明帶來的漕幫漢子們扛著沙袋沖進來,粗麻布袋上”鹽”字印鑒清晰可見——正是新政特批的官鹽防潮袋。沈清歡踩上八仙桌,將醃菜壇裡的陳醋潑向主樑,酸霧與磷火反應爆出青煙,竟顯出個”工”字形狀。
”後廚柴房!”謝雲舟的帕子捂住口鼻,血跡在絹面上洇出箭頭指向。眾人趕到時,只見三個蒙面人正將火把扔向幹草堆,其中一人靴幫沾著青漆——與崇政殿蟠龍柱的漆色如出一轍。
瘸腿老趙突然從醃菜缸後竄出,缺了拇指的右手丟擲漁網。浸過鹽水的麻繩網住縱火者,遇火即收束成牢籠。紅綃趁機扯下那人面巾,刀疤從眉骨貫到嘴角——正是三皇子倒臺後失蹤的軍械司主簿。
”姑娘們搭把手!”孫大娘吼著掄起裝稻種的麻袋,百斤重的穀粒傾瀉而下,瞬間壓滅火星。趙娘子的鎏金算盤此刻成了刑具,鐵算珠卡在縱火犯指縫間,疼得他們哀嚎求饒。沈清歡蹲身扒開焦黑的草灰,半塊未燃盡的腰牌上,”工部虞衡司”的字樣隱約可辨。
未時的日頭照在焦黑的樑柱上,沈清歡撚起一撮灰燼嗅了嗅:”松煙混著桐油,倒是上好的徽墨原料。”女掌櫃們聞言紛紛解下披帛,沾著池水擦拭燻黑的匾額。林婉兒撥響焦尾琵琶,即興編了支《火鳳凰》小調,姑娘們和著調子重懸紗簾,火焰的痕跡在素紗上勾勒出浴火重生的纏枝蓮。
暮色降臨時,商會的燈籠再度亮起。沈清歡在後院挖開溫熱的灰堆,埋入裹著荷葉的肥雞。瘸腿老趙遞來半壇雄黃酒:”磷火煨過的土,倒是省了柴薪。”焦香混著酒氣漫過斷壁殘垣,二十八個沾著草灰的食盒送往各商鋪——每隻叫花雞肚裡都塞著半頁商會新章,油墨裡摻著耐火的金粉。
紅綃倚在燻黑的廊柱下,指尖繞著截燒焦的絲線:”青樓姐妹說,今夜南巷有生面孔兜售火鐮。”她將絲線系在沈清歡腕間,末梢的金珠刻著蓮花紋——與縱火者靴底殘紋嚴絲合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