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為天
暮秋的晨露凝在朱雀橋的石獅鬃毛上,沈清歡蹲在橋頭擦拭”汴京廚會”的鎏金牌匾。昨夜暴雨沖垮了賽棚一角,潮濕的竹架上爬滿蝸牛,粘液在朝陽下泛著銀絲般的光澤。
”東街李記的蒸籠被水泡發了面引子,正鬧著要退賽。”林婉兒抱著浸濕的參賽名錄,紙頁間的墨跡暈成團團烏雲,”西市三家酒樓聯名上書,說咱們定的野蕈食材裡混了毒鵝膏。”
謝雲舟的摺扇挑起半截斷繩,繩頭焦黑的痕跡讓他眉心微蹙:”昨夜雷火劈中的不止賽棚——”扇尖指向對岸糧行新砌的磚牆,青磚縫隙裡滲著暗紅,”蘇景明連夜加固庫房,連瓦當都換成銅鑄的。”
沈清歡突然將濕漉漉的名冊按在石欄上,暈染的墨跡間浮出蹊蹺:”參賽的七十二家食肆,有六家用滇南紫陶做招牌碗碟。”她指尖劃過水痕,”這些陶窯都在潼關水脈附近。”
震耳欲聾的鼓聲驚飛棲在牌樓上的寒鴉。卯時三刻,第一縷炊煙從城郊升起,揹著鐵鍋的老漢、挎著菜籃的婦人、挑著柴擔的腳夫如百川歸海湧向朱雀橋。沈清歡望著人潮中若隱若現的藍頭巾——那是大理馬幫特有的紮染方巾。
”抽簽筒被人動了手腳。”林婉兒扯住正要抽簽的燒餅張,從他袖中抖出三枚刻著蓮紋的竹簽,”東南角第三口灶臺,柴火裡混了赤箭麥杆。”
初賽的銅鑼尚未敲響,異變陡生。穿短打的幫廚突然捂著喉嚨倒地,手中攥著的野蕈冒出靛藍煙霧。沈清歡劈手奪過謝雲舟的茶盞,將滾茶潑向毒蕈,蒸騰的水汽中浮出潼關地形圖。
”西南第七灶,熄火!”她厲聲喝止正要起鍋的廚娘,”那口鐵鍋用滇南汞礦淬過火,遇熱析毒。”鍋鏟刮下的碎屑在青石板上滾出細密金砂,與醉蟹腹中的金沙如出一轍。
未時三刻,複賽的炊煙裡混進焦糊味。沈清歡掀翻正在炙肉的鐵網,炭火中爆出數點幽藍——竟是混在銀炭裡的赤鐵礦渣。”好一招釜底抽薪。”謝雲舟用摺扇接住迸濺的火星,扇面潑墨處繪的茶馬道地圖正被灼出孔洞,”三皇子這是要斷了民間庖廚的活路。”
暮色染紅賽臺時,決賽僅剩八家。穿苗銀圍腰的婦人捧出酸湯魚,竹筒裡躍動的活魚竟長著金紅色鱗片。沈清歡的銀筷剛觸到魚鰓,林婉兒的琵琶弦忽地崩斷——魚腹中掉出蠟丸,裹著的密信寫著”千叟宴”三字,字跡與蟹殼刻痕同源。
”這魚鱗用滇南辰砂染過。”謝雲舟碾碎鱗片,硃砂混著金沙滲入青磚縫隙,”蘇景明在潼關的銀作局,上月剛進了一批辰砂。”
五更梆子驚破殘夜,沈清歡在灶灰裡扒出半塊熔化的銅牌。林婉兒蘸著醬汁塗抹焦痕,漸漸顯出”斷腸”二字。”明日千叟宴的食材清單,”謝雲舟咳嗽著展開卷軸,”有六成出自今日退賽的酒樓。”
糧行二樓,蘇景明用斷指蘸著辰砂在窗欞寫”宴”字。殘缺的筆畫像極了垂死掙紮的蟹螯,暗處的新廚子正將毒蕈粉混入桂皮,哼著大理的山歌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