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傳訊
三月的春風掠過汴河,捲起藥廬簷角未幹的杏花箋。沈清歡指尖撚著染血的風箏線,看謝雲舟將潼關地形圖裁成十六片薄如蟬翼的桑皮紙。每一片邊緣都打著不同的針孔——這是父親手劄裡記載的軍中密語,二十年前用來傳遞糧草急報。
”商隊困在青龍峽已五日。”謝雲舟咳嗽著將桑皮紙粘上竹骨,”三皇子的人封了官道,說是剿匪。”他腕間纏著的繃帶滲出血跡,昨日取藥時中的箭傷還在發燙。
沈清歡將浸過藥汁的絲線穿過針孔,線頭在晨光中泛著詭異的靛青色:”蘇景明往桐油裡摻了赤砂,這風箏遇熱怕是要自焚。”她忽然扯斷一截絲線,斷口處迸出的火星險些燎著謝雲舟的袖角。
糧行後院的柏樹枝條纏滿風箏線。蘇景明用黑犀皮手套翻動賬冊,殘缺小指勾著鐵剪裁開桑皮紙。暗格裡突然滾出個鎏金匣,林婉兒五日前埋的機關啟動,匣中二十年前的風箏殘骸泛著黴斑——每片竹骨上都刻著沈父的驗毒標記。
”東家,謝家的藥童在採買桐油。”夥計跪在飄滿紙屑的石階上,”說是要糊風箏驅邪。”蘇景明捏碎茶盞,瓷片紮進掌心:”把去年窖藏的赤箭麥粉混進桐油,今夜塗滿謝家商船。”
朱雀橋頭的風箏攤飄著桐油腥氣。沈清歡佯裝挑選紙鳶,指尖拂過竹骨上的針孔密語。賣風箏的老漢突然壓低草帽,露出手背的蓮花刺青:”姑娘要的&09;,得用潼關特産的桑皮紙。”
她撚起攤角的碎紙片,對著日頭細看——紙紋間嵌著赤色晶粒,正是軍械司特製的火藥引信。林婉兒的琵琶弦驀地繃斷,不遠處牡丹坊的啞巴琴師正將風箏線系在橋欄,線軸纏著的鎏金箔與春風盜遺留的標記如出一轍。
”當心!”謝雲舟的摺扇掃落飛來的竹簽。斷簽裂口處滲出糖漿,遇風凝成”糧草”二字。沈清歡的銀絲纏上琴師腳踝,扯開的褲管露出新舊交疊的箭疤——與謝雲舟腕間的傷痕形狀相同。
申時的河灘飄著焦糊味。沈清歡將第十六隻風箏拋向天際,桑皮紙上的針孔在陽光下投出細密光斑。謝雲舟突然劇烈咳嗽,掌心的血珠墜入絲線,在河面暈開潼關軍械庫的輪廓。
”東南風起了。”他扯動絲線,風箏忽地俯沖向對岸山巒,”商隊看見光斑訊號,今夜子時該能突圍。”話音未落,線軸突然迸出火星,浸過赤砂的桐油遇熱即燃。
沈清歡割斷燃燒的絲線,殘餘的桑皮紙飄落掌心。藥汁寫就的物資清單遇血顯形:”苦杏三車,崖蜜十壇”——正是潼關將士解毒急需的藥材。她忽然瞥見謝雲舟腰間松開的香囊,漏出的杏核刻著微型軍械圖。
五更天的糧行地窖火光沖天。蘇景明用斷指蘸著毒藥在焦黑的賬冊寫”蝗”字,最後一筆拖向沸騰的油鍋。暗格裡突然滾出捆焦糊的風箏線,二十年前的密信在烈焰中蜷曲成灰。
沈清歡立在晨霧裡,指尖纏繞著半截桑皮紙。赤砂顆粒在琉璃瓶中與杏花粉緩緩融合,凝成詭異的胭脂色。河對岸忽然傳來駝鈴聲,林婉兒染血的琵琶弦纏著塊帶牙印的烙餅——正是商隊特製的幹糧,邊緣焦痕拼出”蝗災將至”的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