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馬騰請降?”
皇甫嵩三人聞言,眼都『露』出亮光,臉已是『露』出欣喜之『色』。 .
這次羌人的大規模叛『亂』,才開始乃是由北宮伯玉以及李候主導,後來卻是由韓遂、邊章作為叛軍領袖。
不過在平四年,韓遂殺掉邊章及北宮伯玉、李侯,獨攬大權。
後來馬騰也參加叛『亂』,二人雖然名義推舉王國為領袖,王國實際卻形如傀儡,不久便被廢除。
從此以後,羌人叛軍內馬騰、韓遂實力最強。
如今馬騰、韓遂表請降,只要安撫住了這兩人,則羌患可平,涼州可定。
正是知道這些,皇甫嵩等人才會面『露』喜『色』。
“刺啦!”
然而,關羽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三人目瞪口呆,甚至有些手足無措。
只見關羽拿起兩份表,直接將其撕成碎片,而後把表碎片扔的到處都是。
“大將軍為何如此?”
盧植見狀急忙前,滿臉不可置信。
如果接受了二人投降,讓韓遂、馬騰駐守涼州,雖說朝廷實際不能統治涼州,卻也暫時解決了羌患。
起碼在韓遂、馬騰駐守涼州期間,羌人基本不會再度叛『亂』。
如此一來,朝廷不用再耗費鉅額錢糧,遠赴涼州平定叛『亂』了。
只是關羽毫不留情撕碎表的舉動,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決心,那是不接受二人的投降請求。
關羽看著驚愕的眾人,卻是忽然說道:“難以平定的其實並非羌人叛『亂』,而是人心啊。”
關羽深知羌患危害,翻閱了很多與此有關的史料,並且和賈詡、荀彧討論再三,結合國後世對待少數名族的策略,這才制定出了平定涼州之策。
百餘年來,由於西羌叛『亂』的緣故,不知消耗掉了大漢多少錢糧。
東漢最終走向覆滅,也的確和羌患脫不開關係。
關羽也曾思考過,羌患為何如此難以解決?
同樣是遊牧民族,為何匈奴依附漢室以後,卻能與漢朝之間保持長久的和平?
經過和賈詡、荀彧深入探討,關羽才知道,匈奴與羌人雖然都是遊牧民族,但他們的政治體制,卻有很大差異。
匈奴是個相對統一的民族,單于在這個民族裡面,有著至高無的權力和威望。只要漢室能夠控制單于,能保證匈奴不會叛『亂』。
甚至於,漢室還經常以冊封單于的名義,挑起匈奴內『亂』,不停削弱他們的實力。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自南匈奴附漢,終東漢一代,匈奴都沒有成為邊疆之患。
然而,羌人卻並沒有統一的政權。
他們大大小小部落無數,各自為政,但是又會有些聯絡。有一些羌人部落,還會相互仇殺。
面對這樣鬆散卻又有組織的羌人,漢室卻找不到一個控制物件。
拉攏了這個部落,其餘羌人部落又造反了,剿滅了這個叛逆,漢王朝的盟友羌人部落又開始作『亂』。
鬆散的羌人部落,註定了平定羌患將是曠日持久的難題。
想要消滅羌患,與其陷入無邊的戰爭泥沼,還不如以羌制羌。
這裡的一羌制羌,可並非像漢王朝那般,只是拉攏某些部落,前去消滅其餘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