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於是他再次尋找新的說服角度:收集鉛離子造膜結構,過程應該是相當慢的,因為地表上鉛的含量並不高;在造出有效的核膜之前,微生物應該已經被輻射照死了。
大腦繼續表示同意。繼續質疑:誰說要用鉛了?
蘭澤灌了一肚子冷水,坐下來看廚房窗外。
小區裡大樹上一家一戶的燈光,星星點點。好像一個大果園。天空上的星都被地面的燈光掩蓋了。
張荷大概還在地面,但也說不準。不知道她什麼時候重新上天。工作上的事情,她從來不說。
倆人在一起,主要內容只有一個:玩。
各種玩。
輔助內容:吃。
姐姐不在家的日子,一直都很寂寞。
蘭澤繼續玩燒麥,把麵皮用完,剩下的餡裝保鮮盒扔冷凍室。所有燒麥蒸好之後,他都放在廚房檯面上晾著。然後,收拾東西,清理垃圾,洗洗涮涮。
之後,按時睡覺。
睡夢裡天人交戰也好。內心的兩個聲音誰能說服誰,各看本事吧。
第二天早上,蘭澤成功找到了說服自己放棄的新角度。
防輻射膜結構的具體形態、結構、採用哪些特別的物質元素,他都想象不到。這樣的活,他的編輯器沒法幹。所以,還是得先修改編輯器。把用目標蛋白質推導的方式改成用條件推導。
推導的演算法並不複雜。所以,他應該考慮改用一個複雜而有效的演算法,多多花時間比較現有演算法,回頭再翻翻當年的學位論文,開發幾個新演算法試試。
總而言之,活能幹多慢,先就幹多慢吧。精益求精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躁動不安的心啊,請先平靜下來吧。
記得當年在大學裡,寫原始版本的生化編輯器,貌似他花了三個晚上。半大小孩做事情毫無規律可循,絕對不能參考這個。
作為有理智也有計劃的成熟穩重白鬍子老爺爺,蘭澤把改寫編輯器的任務,果斷細分了。分配在大概一年以內完成。
如果覺得太清閒了,他決定,那就去育兒所看寶寶。
這個安排簡直完美。
頭一天他參觀育兒所,和所長阿姨聊過天。所長阿姨傳送給他義工的報名通道之後,一再告誡他:線上考核必須一次性透過,所以一定要留出整塊的時間用來做測試題。
於是蘭澤選擇用這個上午做義工測試題。
題目倒是不難,就是挺多的。考核關注到的知識細節相當瑣碎。
蘭澤小心地完成了線上考核,一次性透過。之後預約了——培訓的時間。
雖然他不明白,照顧裝水的罐子,有什麼複雜技能要學;但育兒所的培訓,足足安排了四個整天。蘭澤把時間選定在了兩週之內,每週用兩個整天去育兒所受訓。
等到培訓結束,時間就在半個月之後了。
說不定,到那時,就可以在培養櫃裡找到自己的孩子了。
很可惜,育兒所的義工時間和參觀時間都有限制。不然的話,他想每天都花半天時間,守在育兒所的櫃子和罐子旁邊,看著寶貝們從大眼蟲發育成人。
他和張荷倆人的義工時間合併在一起,每年可以在育兒所服務不超過兩個月,平均到每週只攤到一天多。
這樣一來,日子和平時幾乎沒什麼兩樣。
就算是每天上班的人也可以選擇休息日來作義工。何況他不用上班。唯一不同的是,他可以把時間安排在,育兒所最需要人的時間段。
喜歡人類更新計劃請大家收藏:()人類更新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