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帝國外交 分骨肉。
但皇帝喜聞樂見啊!
甚至還有興趣問黛玉一聲:“這回是想選男人, 還是女人?”
黛玉不接招:“陛下覺得呢?”
元嘉帝彈了黛玉一下腦瓜崩:“少來,快說。”
“給朝臣們一個機會嘛。”黛玉眨眨眼,笑道, “他們說臣偏心倒是小事,若是還說陛下偏聽偏信臣的讒言, 那多不好呀。”
被元嘉帝點評“促狹”。
但元嘉帝也沒否黛玉的提議。
內閣很快就傳出令來, 說交趾南越天竺等地需要些外派的官員,朝中七品以下的官員, 有意者皆可報名——七品以下,指的基本就是縣令和翰林院裡的翰林們了。
這可不是給個“名”就行, 而是要寫一篇策論, 講一講去了當地要如何開展工作,不過這個門檻對於縣令也好翰林也好都不是問題, 研究了一輩子聖賢文章的人,一篇策論何足道哉。
官員們也知道如今海貿的利潤巨大, 無論是作為朝廷官員還是內務府家臣派出去都是肥差。
可是,直到內閣指定的時間經過, 報名者寥寥, 文章大多也寫得沒法兒看,想都想得到,若是硬選了人, 回頭就得冒出“妻子突然懷孕”,“老母突然重病”, “自身突患疾病”等等問題。
黛玉和內閣的諸位老大人們處得都不錯,從老大人們嘴裡大概聽到了翰林縣令們不願意報名的原因——在國內,他們有明確的升遷路徑,人身安全也有保障, 家人還在身邊,想要什麼好日子沒有,真去了人生地不熟,據說還得和西方諸國拉鋸的海外,國家海軍護得住還好,一旦護不住那人不是沒了麼?
漢唐已經過去了!
爭當漢使·調戲太後·死在當場·族譜單開一頁的價值觀,普通百姓適應良好,士大夫可是要“水太涼”的。
講完了理由,老大人們還為黛玉擔心——首先,黛玉是個有才華又懂禮貌的好姑娘,老大人們能一步一步混到翰林院來,自然也是人情練達之輩,不會困於男女之辯,尤其裡頭尹大人是庶出,當年黛玉願意讓無辜被掃射的庶出子說話,早就刷爆了他的好感度,如今與黛玉同殿為臣,那叫一個處得來。
其次,閣老們也知道如今工作的省事都是從哪兒來的——曾幾何時,年終元嘉帝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為了每個部門花的錢和戶部的實際收入對不上的虧空,大家爭得面紅耳赤,想盡了一切可以摟錢的辦法,陛下一次又一次灰頭土臉地去找太上皇彙報,還打了一回又一回追繳戶部欠款的主意。
而這種年終財政會議,自從太子掌權,林黛玉出宮,漸漸地就不吵了!
光憑這一點我們就不可能反對她!
甚至我們還要擔心帝國的海外開拓之路走得順不順暢,要是內務府每年貼補國庫的錢沒那麼多了,豈不是我們還要掉頭回去過曾經的苦日子?
這樣的擔心,從尹大人處過到了黛玉,黛玉倒是從容得多:“大人不必憂心,翰林與知縣們不願便不願吧,舉人們都不願麼?姑娘們也不願麼?再往下找,沒有功名之念,但被知縣壓了一輩子的縣丞呢?”
尹大人默了一下,人精子一下就明白了黛玉的蔫壞:“小林大人原是故意的。”
黛玉就露出了小女兒家的羞澀:“直接用我樂意用的人,文武百官難免聒噪,便給他們眼中的青年才俊一個機會,發現無人願來,我再用我願用的人,這下能得個耳根子清靜了罷。”
尹大人不比元嘉帝,說不出這聲“促狹”,只好轉移話題:“林大人想用誰,可透露一二否?”
“告訴大人,大人願意幫我麼?”黛玉笑吟吟道。
尹大人好奇起來:“得看幫什麼忙了。”
“她現下手頭有個活兒,倘若走了,總要有個人接手。”黛玉道,“那是個需鐵面無私的活兒,仕林於我總有提防之意,便是有不在乎男女成見的,也不會太明面上表露出來t,是以……想問問大人,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推薦推薦。”
尹大人一聽就明白了:“賈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