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靈河岸上,長有一株仙草,因受了一仙童的甘露灌溉,久得人形,需償這灌溉之恩。”癩頭和尚悠悠道,“巧之又巧,那仙童意欲下凡造歷幻緣,仙草便言,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以一世眼淚,還此灌溉之恩。”
黛玉並沒有如何觸動,純當聽個故事,還要點評這個話本子的設定:“如三國,總要穿鑿附會孔明會呼風喚雨,如西遊,總要謅一個猴王乃個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的來歷,如水滸,一百單八將實乃天上星宿下凡,像這還淚之說做個開篇……幾可與前頭那幾本比肩了。”
癩頭和尚笑意未達眼底:“這自然是好一段故事,不過,老僧並不想給小施主講後頭如何,只是想問小施主一事。”
“師父請講。”黛玉態度簡直良好。
癩頭和尚:“小施主覺得,這還淚,如何還法兒?”
黛玉眨了眨眼,林府的孩子都孱弱,並沒有哪個混世魔王能往內宅裡帶《金瓶梅》《西廂記》,而賈雨村也好,林如海也好,更不可能拿那些市面上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來耽誤黛玉的時間,所以……
黛玉只能靠一個樸素的猜了:“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能以一生的眼淚去還,那仙草多半是個女子,仙童就是個男子嘍,再往下推……約莫是女子為男子傷心了t?一輩子?”
說到這裡,黛玉就皺起眉來:“可是,小子姑且不去琢磨靈河邊上的仙草為何需要灌溉了,小子想不明白的是,流了一生的淚,便能償那灌溉之恩嗎?償在哪裡呢?”
這是真正的無情道戰士才會問出來的問題。
關鍵,癩頭和尚好像還挺高興,竟有了幾分循循善誘的意味:“那照著小施主所說,怎樣才能算是還了灌溉之恩呢?”
黛玉沉吟了一下,道:“仙童既護持了仙草化作人形,仙童如今下凡去,仙草便也庇護仙童一生,由得仙童去體會他想要的緣分,也便是了。”
癩頭和尚笑了起來,將黛玉所奉的茶水盡數飲盡,起身,對黛玉雙掌合十,行過一禮:“但望小施主謹記此言,此生,便可無病無災矣。”
黛玉有些奇怪,但對方在行禮,自己總不好幹坐著,便也站了起來,雙掌合十給癩頭和尚還禮。
她卻不知道,她行禮時的那一躬身,一道靈光飛快起自癩頭和尚之手,入了黛玉天靈。
等黛玉直起身來,哪裡還見癩頭和尚的身影。
“林壽?”黛玉喚起了最近一直在她身邊侍候的小廝。
剛才攔著癩頭和尚的小廝彎著腰過來:“公子?”——在外,不便稱姑娘。
“可看到那位大和尚去哪裡了麼?”黛玉到底講禮貌,沒說人家癩頭的生理缺陷。
但林壽一臉莫名:“公子在此賞花,哪有什麼大和尚?”
黛玉:???
她指了指那個癩頭和尚剛才喝過的茶杯:“那這茶杯……”
怎麼會在這裡?
“小人不知。”林壽是黛玉穿男裝在外行走的小廝不錯,可能在林如海眼皮子底下給小姐當小廝,當然有眼力見,不可能隨時隨地目光在小姐身上流連的,“許是,您自己放那兒的?”
黛玉覺得稀奇了。
茶杯能是我放那兒的,茶壺裡的茶可是倒出來了一杯的量,這又如何解釋?我喝沒喝我還是知道的!
可黛玉也沒有再去問林壽了,因為縱使黛玉沒喝,林壽一句“難道不能是您泡茶的時候水放少了或者是茶煮久了顯得水少?”能把黛玉噎死。
黛玉擺擺手,讓林壽退下,自己重新坐到了那個極佳的賞花位,但沒有再賞花,而是對著那個空了的茶杯仔細觀察。
很快,給黛玉看到一個淺淺的手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