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空地裡颳起了一陣風,把高處的鋼絲繩吹得搖搖蕩蕩,似乎要把紅娘子蕩了下來,但她一連串的空翻,有時眼看就要失足落下,卻又總是能恰到好處地穩住。
觀眾們不由得大聲叫好。
又是一次驚險的動作,紅娘子聽到從觀眾的外圈發出一聲驚恐的呼叫,與四周的喝彩聲格格不入。
稍稍站走後,她低頭向那呼聲處看去,原來是一位年輕的公於,正睜大了眼睛,驚恐地望著自己,看他站在離觀眾圈稍遠的地方,手裡牽著一匹白馬,似乎是剛剛來到。
就在紅娘子低頭看去,四目相對的那一剎那,她不由自主地心中一悸,宛如觸電一般。
表演經驗豐富的她,為什麼會突然分神呢?只因那公子眼中流露出一種由衷關切和擔心的神態,是她極少見到的,何況這又是來自一位英俊儒雅的年輕公子,怎不讓她心神盪漾呢!
那位公子似乎也察覺到了紅娘子那含情脈脈的眼神,他先前是被她高超的技藝、矯健的體態、秀媚的臉龐吸引住了,現在卻更為那種勾魂攝魄的眼神而心蕩神移。
這位公子叫李巖,是當朝戶部尚書李精白的小兒子,年方二十,已有舉人身份,此時正在家鄉祀縣埋頭苦讀,以待來年入京應禮部會試。
今天春遊偶而路過此地,不料卻被一位江湖賣藝女弄得心旌搖曳,難以自持。他心想自己身為尚書公子,哪可如此輕薄,便強迫自己離開了場子。
鋼絲上的紅娘子做完一個動作,再定睛朝下看時,已不見了那位公子,心中一動,自知一時難以平靜下來,於是連忙一翻身,蝴蝶一般地落在了地上。
紅娘子的班子接連在杞縣表演了五場,紅娘子每次留意觀察,卻再也沒見到過那位公子。
賣藝人四海謀生,幾天後,紅娘子雖然牽腸掛肚,卻只能帶著班子轉場到其他城鎮去了。
………………
三年後,李巖奉父母之命與大家閨秀湯柳容結為夫妻。
湯氏秀美文靜,知書識理,兩人婚後的生活還算美滿和洽,然而昔日紅娘子佻巧的模樣,仍然不時地在李巖腦海中浮現出來。
這時,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已成氣候,形成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幾股勢力分庭抗爭的局面。
由於連年戰亂,又逢上乾旱之災,杞縣一帶也鬧起嚴重的饑荒,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饑民們知道李公子心地善良,又很有來頭,便紛紛聚集到李家門前,哀呼:“李公子救我!李公子救我!”
李岩心感神傷,當即開啟了自家的糧倉救濟饑民,可畢竟僧多粥少,仍然解決不了大問題,於是就出面請求縣令宋常鹹,開啟糧倉放糧濟民。
宋縣令卻是個膽小怕事之人,只說開倉大事必須請求上級批准才行,可此時戰亂阻隔道路,要想與省府取得聯絡再放糧,勢必來不及了。
李巖果敢的道:“救人事大,應見機而行,倘若上級追究起來,我甘願承擔全部責任!”
既然如此,宋縣令無話可說,於是開啟糧倉,將存糧發放一空,幫杞縣的百姓度過了難關。
事後,省府聞訊後果然派官吏來調查此事,宋縣令唯恐自己牽涉進去,掉了烏紗帽,一口推說是李巖帶領饑民強行開倉搶糧,自己毫無辦法。
如此一來,案情性質大變,李巖成了哄搶糧倉的首犯,被關進大牢,聽候發落。
一聽說李公子被捕入牢,全縣的百姓為之憤憤不平,大家奔走相告,自發地組織起來到縣衙為李公子請願,都置疑道:“李公子是救活了一縣饑民的大好人,怎麼可以治罪呢?”
然而縣衙裡的宋縣令,哪裡管這麼多,一心只想應付了上級,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就行,哪裡會管什麼怨聲載道。
恰好此時紅娘子一行巡迴演出,又來到了杞縣縣城,時不時聽人說起李公子的義舉和案情。
雖然她並不知道李公子就是當年令她心悸的那個人,但她深深為這個李公子的行為而感動,心中湧出助他一臂之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