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施展神識天賦,將梅文鼎的技能和相關資訊竊取到手之後,便將他交給李元芳來對付,旋即踏著閃現疾風步,來到宋應星的跟前。
凌波微步!
天工開物!
觀象!
樂律!
宋應星急速施放三個特殊技能,抵擋李白的瘋狂攻擊。
其實,李白雖然出手極快,但下手很輕,主要目的是要竊取宋應星的技能和相關資訊。
我們勤勞而勇敢的中華民族,曾經取得過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無論是在科技、經濟,還是文化方面,我們都曾經領先於整個世界。
在那些創造過驚人成就的人當中,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一位。
他在自然科學和人文領域,都取得過驚人驚歎的成績,而由他所編寫的《天工開物》一書,早已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了整個世界的珍貴財富。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宋應星,生於公元前1587年,卒於1666年,字長庚,出生在現今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學家。
他的一生都在研究農業和手工業領域的生產實踐,因此查閱和收集了有關這方面的眾多資料,這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知識。
他還編寫了許多著作,涉及到不同的學科和領域,當然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一本記載華夏古代的科技創造的綜合著作,全書總共分為三卷,共十八篇,主要收錄了農業、手工業等領域的技術和機械、磚瓦、陶瓷等生產技術。
可以說,它是一部記述農業和手工業的史詩著作,是對華夏曆史上那些突出的科學技術的總結和歸納,被西方的學者們稱為“17世紀的公益百科全書”。
它還在扶桑、英格蘭和法蘭西等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傳播,對於指導歐洲的蠶桑技術,促進養蠶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轟動一時。
相傳,宋應星幼時與兄應升同,在叔祖宋和慶開辦的家塾中就讀。
宋應星在家鄉散文私塾中,開始認族叔宋國祚做老師,在這之後在新建舉人鄧良知門下做學生。他自幼聰明強記,“數歲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師及長輩喜愛。
稍長,考入奉新縣縣學為庠生,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
他在程頤、程灝、周敦頤、朱熹及張載這宋代四大家中,獨推張載的關學,從中接受了唯物主義自然觀。
他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有很大興趣,曾熟讀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96年出版)等書。此外,他還喜歡音樂、作詩。
他常與同窗好友赴本縣風景名勝處郊遊,相互催詩,相互激勵,縱談天下事。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宋應星與兄應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在一萬多名考生中,二十九歲的宋應星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其兄名列第六。
奉新諸生中,只有他們兄弟中舉,故稱“奉新二宋”。
鄉試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當年秋,他們便前往京師應次年丙辰科會試,卻名落孫山。於是,他們決定下次再試。
為了做好應試準備,宋應升、宋應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書院進修,當時任洞主的是有名學者舒曰敬。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是神宗在位時最後一次會試之年,宋應星弟兄與江西其他考生齊會京師,但二兄弟仍未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