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北方有一個叫索馭驎的人,也聲稱能造指南車。
齊高帝蕭道成很高興,令他們各自造了一個,在樂遊苑今九華山一帶,是當時著名的皇家園林)比試,由大臣王僧虔、劉休兩人實地考察。
結果證明,祖沖之的指南車,構造精巧,運轉靈活,更勝一籌。
索馭驎只得認輸,並把自己的指南車毀掉了。
根據文獻記載,可以知道祖沖之的指南車,是利用齒輪互相帶動的結構製成的,達到指南的功能,而且使用了離合器,與現代結構相差無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祖沖之也製造了很有用的勞動工具,比如水碓磨。它是用水力驅動水輪,代替人腳來撥動碓杵的尾端,使其能舂穀。
在這個基礎上,他又研究了水力磨面,並創造性地將水碓和水磨兩件東西集中在一起,製造出組合式水力工具——水碓磨。
齊武帝曾親自到樂遊苑觀摩過它,這時的祖沖之已是花甲老人了。
………………
在祖沖之那個時代,算盤還未出現,人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叫算籌。它是一根根幾寸長的方形或扁形的小棍子,由竹、木、鐵、玉等各種材料製成。
透過對算籌的不同擺法,來表示各種數目,叫做籌演算法。如果計算數字的位數越多,所需要擺放的面積就越大。
用算籌來計算,不像用筆,筆算可以留在紙上,而籌算每計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擺動,以進行新的計算;只能用筆記下計算結果,而無法得到較為直觀的圖形與算式。
因此,只要一有差錯,比如算籌被碰偏了,或者計算中出現了錯誤,就只能從頭開始。
祖沖之為求得圓周率的精準數值,就需要對九位有效數字的小數進行加、減、乘、除和開方運算等十多個步驟的計算,而每個步驟都要反覆進行十幾次。
開方運算有五十次,最後計算出的數字,達到小數點後十六、七位。
在《大明曆》中,祖沖之首次運用“歲差”,測定每一回歸年的天數,結果跟現代科學測定的只相差50秒。
其中所使用的迴歸年日數、交點月日數、木星公轉週期、五大行星會合週期等資料,也都相當精確。
此外,他還發明瞭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這個方法也為後世長期採用。
在此前的1000多年裡,華夏曆法家一向把19年定為計算閏年的單位,期間含有7個閏年13個月),但這樣不夠周密、精確。
祖沖之吸取了前人的先進理論,加上自己的觀察,提出了391年內144閏的新閏法,這在當時算是最精密的。
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
《隋書》評論“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認為《綴術》理論十分深奧,計算相當精密,學問很高的學者也不易理解它的內容,在當時是數學理論書籍中最難的一本。
此外,祖沖之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這位多才多藝的祖沖之,在天文、曆法、數學以及機械製造等方面的輝煌成就,充分表現了華夏古代科學的高度發展水平,體現了華夏古代文明的先進。
………………………………
ps:
喜歡梁羽生將歷史與武俠融合的神奇寫法,喜歡金庸的博學多才,喜歡古龍的詩意描寫和人性刻畫,喜歡黃易的天馬行空和神來之筆……
現在,那些曾經給我們留下無數美好回憶的武俠名家,慢慢老了,有些也走了。
我一直很想編寫一本武俠大雜燴,將以前所有出名或不出名的武俠小說,與國學、神話、科幻、遊戲、仙俠、靈異等元素融合起來。
或許是我從小就有的武俠情結作怪吧,不管我寫什麼題材的小說,最後都會變成武俠大雜燴,所以讀者一直不多,而我始終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編寫,儘管仆街再仆街繼續仆街。
昨天金庸老先生突然也走了。
願他在天國安好,與古龍、黃易、梁羽生等名家繼續暢談武俠。
武俠魂,永遠不滅!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